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重生西晋当太子 > 第二十七章 皇庄之新管事

第二十七章 皇庄之新管事(2 / 2)

先是三个外院大管事进来说话,他们分别负责度支(掌计度支出),财部(掌钱帛贮存)和仓部(掌粮食贮存)。接着是他们手下的司库、司匠、司牧、司厨等几个小管事,这些人算是有职位的管理人员,都是领年薪的。

最后进来的人最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尽百人,在堂下黑压压的跪了一片,他们都是喂马的,种花的,赶车的,抬轿子的,做饭的,打更的、木匠,铁匠等这些杂役。其中厨房是重点,他们的人最多,有十多人,分别在大厨房和小厨房工作,大厨房是公用的正宗厨房,小厨房一般是专用厨房。茶房也有四个工作人员,他们的任务是给来府的人斟茶倒水,对内是给府内的病人煎药和专做滋补食品。

更房这次配备的人最多,也是重中之重,有二十来个人,各个都是年轻力壮五大三粗,这批人分为东、西两组,隔曰轮流值夜、巡更和清晨洒扫内、外院落。府内搞清洁卫生,整理库房以及其他需要体力劳动的活,随时都可以吩咐更房的人来做。这些人都属于合同制,最低也是五年以上,平时要管吃饭穿衣,还要给点工钱,他们都是府里最底层的人,也是最苦最累的人群。

看着一拨拨的人恭敬的在自己面前行礼,司马遹笑吟吟的看着底下这些人,心中感慨,这就是权力的妙处啊,自己虽然只是一个半大小子,但是自己身份却是太子,就可以轻松掌握这些的人的命运,决定他们的祸福,这就是官二代的妙处啊。

“总管,这次我们一下子召了这么多人,我们带来的钱财够用吗”司马遹知道自身家底很薄,若一不小心破了产,那乐子可就乐大发了。

刘总管没想到曾经奢侈无度的太子也懂得关心钱财了,以前司马遹除了关心花钱外,从不担心钱不够用的问题。反正没钱了司马遹就四处借债,每个月谢玖娘娘都要为太子补窟窿。再看看现在懂得节约的太子,刘总管欣慰的笑道:

“殿下,眼下我们不用为此犯愁,之前我们从洛阳离开时,光是陛下赏赐的零花钱就有五十万钱,再加上广城君以及朝中各位大臣送的,仅仅收礼一项我们就收入了近百万钱。”

“有了这些钱,足够府内下人们几十年的花销,再加上从明年开始,皇庄的收入也将由我们支配,只要我们小心经营,足以满足殿下的各方面花销。”

“是吗,这样本宫就放心了,孤的钱你们不准乱花,否则本宫可是要打你们板子的!”司马遹指着外院的三个管事认真说道,这不是他小气,而是司马遹要做的事情花费太大,他可不希望自己手下出现个大硕鼠。

“殿下放心,我们花钱都要殿下过目的,绝不会乱花的!”大管事见太子如此说,不敢怠慢,忙躬身说道。

“好了,剩下的事就让刘总管交代你们,孤就不参与了。”说完,司马遹从榻上跳下来,就往外跑,小邓子一看忙向刘总管行个礼,急急忙忙跟着太子跑出去。

刘总管看到太子毛毛躁躁的样子,微微皱眉,心中一叹,看来得给两位统领大人商量商量,让他们给太子配备几名身手敏捷的高手,要一步不离的跟着太子。

这时已经跑到外面的司马遹不知道有人正为他的安全问题担忧,眼下他正要去找工匠商量点事情,这几百名工匠都是司马遹从洛阳城中带来的,全都被他安排在皇庄内。

他将这些工匠按照各自的专长分为砖瓦匠、铁匠、烧瓷匠等等,甚至司马遹还从中发现一个会铸币的匠人。

安排好工匠,司马遹又闲了下来,他又开始围着皇庄四处闲逛,只不过身后除了小邓子外,还跟着两个健壮的护卫。新来的几个管事确实是行家里手,府里的事务很快上了手,租粮入库以后,马上开始加高围墙,整修院落,而此时天气也渐渐凉爽了。

这天司马遹吃过午饭,在园子里走了两圈,忽然看到几个人在假山前忙活什么,扭脸对小邓子说道:“小邓子,他们在干什么走,我们过去看看!”

“殿下不用过去,奴婢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建暖房呢,要不然府内的一些名贵的花草就无法过冬啊!”

“啊建暖房”司马遹很吃惊,在古代没有玻璃的条件下,古人们是如何解决暖房温度呢还有采光的问题

事实上司马遹却不知道,华夏从很早时候就开始建造暖房,秦始皇利用骊山脚下温泉众多的有利条件,冬天在骊山脚下种出了瓜果,让儒生们前往观赏。

西汉末年,在冬季栽培蔬菜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在《汉书·召信臣传》写道:“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信臣以为此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乃它非法食物,悉奏罢,省费岁数千万。”

从这可以看出,古代不是没有暖房,而是因为耗资太大,一般人根本承受不起,因此暖房只能在皇家以及一些世家大族内使用。;

最新小说: 归藏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万历小捕快 嫡女重归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九州立志传 穿越大唐当股东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江边的月亮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