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徒弟们制霸大唐后,请我出山 > 第4章 我的徒弟,一字并肩王!

第4章 我的徒弟,一字并肩王!(2 / 2)

“这……”

“这……”

李世民惊讶的抬头看向长孙无忌道:“一字并肩王连皇位都不要,他竟然只要见师父……”

“是啊!”

李世民轻轻地摇摇头:“我实在看不懂李长生!看不懂一字并肩王啊!”

“好了,你下去吧,这一次前往幽州赈灾,你肩膀上的责任重大,幽州的那帮士族豪门,害怕天策上将,怕得要死,却不害怕朕啊!”

李世民说完这话,看了一眼身边的天策剑,心中暗道:“能够镇住幽州士族的,也只有这把剑了!”

“启禀陛下,臣定不辱圣命!”

李世民挥了挥手道:“去幽州吧!”

“遵旨!”

……

长孙无忌退下之后,李世民下旨道:“宣房玄龄和杜如晦!”

“遵旨!”

时间不大,房玄龄和杜如晦进入了皇宫。

李世民手里拿着一根玉米棒子,看着杜如晦问道:“此物唤做玉米吗?”

“启禀陛下,此物正是玉米,微臣在老师的百草图鉴上,亲眼所见!”

李世民听着杜如晦口中不断提起他的老师,心中也是惊疑,杜如晦已经有如此才能了,他的老师,定然更加神鬼莫测!

只可惜李世民向杜如晦询问师父详细情况的时候,杜如晦却闭口不谈,只说答应过老师,不打扰老师的清修。

“若是能懂此物的种植之法,从今往后,大唐必无饥荒之年!”

李世民站起身,他决定再次前往韩家庄……

“克明啊,长孙无忌负责粮草,需要中书省的丞相调动,你帮助长孙无忌去调动一下粮草……”

“是,陛下。”

杜如晦离开皇宫,去协助长孙无忌调度粮草,粮草早一日送到,便早一日解决幽州饥荒。

杜如晦离开后。

甘露殿里安静了下来。

只剩下了李世民和房玄龄两人,李世民站起身,走向殿外,看着殿外雄壮的甲士,悠悠的说道:“他要回了!”

房玄龄闻言倒吸了一口冷气:“他要回来拿走属于他的一切吗?”

李世民眉头紧皱的摇摇头:“朕不知道!但是朕感觉如同浮萍一般,没有根基,朕需要一根定海神针,朕需要一座擎天之柱!”

“哎!可是放眼满朝文武,谁能做朕的擎天之柱!”

“陛下误忧!韩家庄不就有一位隐士吗?”

李世民听到房玄龄的话,稍稍缓解了心中的压力:“对啊,韩家庄有隐士,走!咱们去韩家庄!”

李世民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与房玄龄换上了一身常服,离开了长安大明宫,驾车前往韩家庄,寻找种植玉米之法!

此时此刻,两人的心情,颇为激动!

……

李世民与房玄龄出宫后,驾长车前往韩家庄。

五十里,一炷香的时间便到了。

依旧是那片玉米田,昨天路过此地的时候,他们还不知道这种作物的名称,但是今天,他们已经从杜如晦那里知道了这种作物的真名字。

只不过杜如晦也不知道玉米的种植之法,毕竟他也只是从授业恩师的图鉴中见过此作物。

不过玉米的种植不是问题,因为玉米已经在韩家庄种起来了,韩家庄的农户,一定知道如何种植!

李世民与房玄龄进入了韩家庄后,又看到了那群聚集在大槐树下的少年们,他们在玩着名叫军棋的游戏,大喊大叫,支招出策,兴致勃勃。

两人走过大槐树,向着韩伯的小院走去,昨天就想拜访韩伯,只是碰巧韩伯不再,天色又晚了。

……

韩秋刚刚吃过早饭,便听到了叩门之声。

“劳驾问一下,韩伯在家吗?”

栅栏门外,李世民和房玄龄向屋里看去,两人已经看到了茅屋里的智者,那智者虽然不发一声,却是仙风道骨,一派看透人世间风淡云轻的洒脱。

李世民和房玄龄看着韩秋,脑海中浮现出一个词:世外高人!

韩秋看向院外的李世民和房玄龄,两人的衣着奢华,非富即贵,十有九是来自长安城。

他确认两人来自长安后,想起了杜如晦,也不知道这些便宜弟子们现在如何了?

韩秋曾经收过杜如晦做学生,两人曾经在幽州放羊牧马,现在已经是贞观三年了,杜如晦已经做到了帝国右相的位置了。

不过韩秋没有寻找过杜如晦,他虽然来到了长安城外五十里的韩家庄,却不想麻烦他的弟子。

况且韩秋告诉过杜如晦,若是有缘的话,贞观四年,长安城相见!若是无缘,这辈子也便不用再见了!

……

现在呢。

他只是想在长安城外居住一阵子,看一眼大唐长安的风采。

若是因此叨扰弟子,给弟子带去不必要的麻烦,那就违背他的本意了。

韩秋走出了屋舍,打开了栅栏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李世民和房玄龄走过栅栏进入院子,他们从外面见到韩秋的时候,便感觉这位前辈仙风道骨,现在近距离见到韩秋,更是一派仙人姿态,李世民拱手道:“见过韩伯前辈。”

“什么前辈不前辈的,你们喊我韩伯就好了。”

李世民和房玄龄对视了一眼,拱手道:“学生见过韩伯……”

李世民和房玄龄进入了茅草屋后,见到屋内有几张书案,书案上摆着笔墨纸砚,几张尚未撤下的纸张上,歪歪曲曲的写着几个字:“人之初,性本善……”

房玄龄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这是什么经典诗经?

这可不像是什么有道高人。

李世民倒是看出来了,有两张纸上写着:“性相近,习相远……”

字体更是拙劣不堪,应该是不一样的稚童所写……

不过这两句话,虽然简单,却蕴含深刻意境!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只是在白纸上练字,未免太奢侈了,就是王公贵族的子嗣也是在沙地上练字,不敢使用贵重的纸张……

这位韩伯前辈,果然非同寻常啊!

李世民用胳膊碰了碰房玄龄,房玄龄恍然大悟一般,难道是……练字!

我的天,这位前辈竟然用珍贵如金的白纸教弟子练字,这是多奢侈啊!

住着茅草屋,却用着连王公贵族都不敢奢侈使用的白纸!

李世民和房玄龄感觉人生理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或许这就是高人吧。

虽然李世民和房玄龄没有见识过韩伯的智慧,但是单单从韩伯用白纸供弟子练字的举动,就可以断定韩伯的非比寻常!

而且,三字经还没有出世,韩秋教虎子写的三字经,对这个世界来说,算得上原创了。

李世民终于见到了心心念念的韩伯。

这位韩伯到底是不是大贤,马上见分晓!

最新小说: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大秦: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晚妆媚 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 大唐天将军 养蛊人在红楼的邪异人生 天下长宁 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