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大明匹夫 > 第51章 劝进

第51章 劝进(2 / 2)

“京师的百姓被荼毒多年,这个年,要让他们过好,吃饱穿暖,一个也不能落下。”

王夫之的话,让王泰微微点了点头,心头也是奋然。

有这些能人义士帮助自己,后面的路也好多了。

“殿下,我朝世俗之人以加官进禄为悦,贤人君子以得行其言为悦。言行,道自行也。盖世俗之情,智周一身及其子孙。官高则身荣,禄厚则为子孙数世之利,其愿如是止矣。大人包天下以为量。在天下则忧天下,在一邦则忧一邦,惟恐民生之不遂。至于一身之荣瘁,禄食之厚薄,则漠不关心。大人一片赤子之心,下官佩服。”

刚刚成为王泰幕僚的朱之瑜,也是由衷而发。

朱之瑜,号舜水,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贡生。崇祯十一年,朱之瑜以“文武全才第一”荐于礼部,而朱之瑜见世道日坏、国是日非、官为钱得,政以贿成,朝政紊乱,自己不能为流俗所容,就放弃仕途,专注于学问。朱舜水不求功名利禄,而热衷于关心社会民生,乃是江南隐士,此番北上,乃是受了前福建巡抚、其恩师张肯堂的鼓励,入世游历。

“朱先生,我欲成立教化司,由你任教化司主事,普及义务教育,成立京师大学堂,为天下培养人才,不知先生愿意否?”

对于眼前的朱之瑜,王泰恭恭敬敬,礼敬有加。

朱之瑜,历史上的大明学者、教育家、抗清义士,先是追随隅拒舟山的鲁王,后来又参加抗清名将郑成功、张煌言的北伐战斗。明永历十三年,朱之瑜看到满清政权日趋坚固,复明无望,为了保全民族气节,毅然辞别国土,弃离故乡,流亡日本,寄寓日本二十多年,仍着明朝衣冠,追念故国。

朱之瑜的学问和德行得到了日本朝野人士的礼遇和尊重,水户藩藩主德川光圀聘请他到江户(东京)讲学,执弟子礼,许多著名学者都慕名来就学。以舜水学说为宗旨的“江户学派”一直影响到“明治维新”,为日本的繁荣与进步作出了贡献。

朱舜水客死异乡,死前遗言:“予不得再履汉土,一睹恢复事业。予死矣,奔赴海外数十年,未求得一师与满虏战,亦无颜报明社稷。自今以往,区区对皇汉之心,绝于瞑目。见予葬地者,呼曰‘故明人朱之瑜墓’,则幸甚。”

这样一位仁人志士、教育大家,王泰自然求贤若渴,不会放过。

“殿下厚爱,草民敢不从命!”

朱之瑜站起身来,神色郑重,肃拜一礼。

“好好好,先生不必客气,坐下就是!”

王泰哈哈笑了起来,心情舒畅至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但十年基本就是一代人,到了他手里,已经有了新的一代。

十年一代新人,新鲜血液注入,逐步改变,他一生还有四五十年去努力,去改变,他的时代,足够改变整个民族!

自信、服从、牺牲、热爱,新的国民,一定会在他的带领下,征服世界。

“大人,江南匪盗猖獗,糜烂不堪。北地天灾人祸,百姓早就其实天下百姓最希望的,就是大人登临大宝,君临天下!”

王国平忽然开口,他的的话让众人的是一愣,

王泰眉头一皱,目光转向了王国平。

这小子在陕西呆了几年,养尊处优,看来没少读书,不然这说话一套一套的,让人真以为他是读书人。

王国平说完,董士元的眼睛,马上亮了起来。

“大人,大明朝廷已经烂了,不值得你为他卖命。为了你和崇祯皇帝的小义,而舍了对天下百姓的大义,大人看似有情有义,实则是自私自利,愚蠢至极!”

好家伙,张元平这家伙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屋中将臣面色各异,不知是何心思。

王泰看了一眼屋中的群臣,轻轻摇了摇头。

“天子,有德者居之。我王泰不过区区咸阳一匹夫,位卑德浅,粗鄙不堪,难以担当这皇帝的大任啊。”

“殿下天纵奇才,文韬武略,我朝无人能出其右。如果若殿下登临大宝,天下苍生幸甚!今日之天下,除殿下,谁人还能救万民,攘外安内?殿下不必推辞。”

顾炎武郑重异常,幽幽说了出来。

最新小说: 天下长宁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大秦: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养蛊人在红楼的邪异人生 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晚妆媚 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