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画斜红 > 三百八十、是于彼

三百八十、是于彼(2 / 2)

城中凡有老朽者听见了“平中王何德何能”之说,都免不得要狠啐一口、再斥道:“娃儿们年轻,识不得就胡咧咧!当年他打江山的时候,陛下还是个奶娃娃咧!江山少说有一半是他打下哒,咋就能没能耐?能耐大着咧!陛下喊他叔咧!可不就得听几句叔哒?”

可偏还是有人听不得老朽们之言,说道是有陛下乃是羽王转生之说,而今瘟疫能不药自愈,可证此说不假。陛下既然是羽王真身,还要怯他个凡人作甚?定是有別事为因!

若有老朽们听得此说的,倒也不会再啐上几口、更骂上几句。他们只会嗤笑着说几句让人似懂非懂之话,例如:“羽王真身那确是有咧,可现今在不在俺们这地界么,也就不好说咧。要在的,还会有这瘟病现世?娃儿年轻,莫胡咧咧,多想想咧!”--由此愈加搅混了他人心神......

若说民间之奇事皆还都为“吉兆”、能生人振奋期盼之心,那朝堂宫中的异像则恰恰是易辙而行--一旦有出,就只为更添了众贵之愁!

先说平中王及群臣好不易盼来了拓文帝召见,呈上了谏“去母留子”册七皇子为皇太子的奏章,奏明了“先斩后奏”释出晟王夫妇是为晟王妃能当出使大用.......

众人本以为陛下见了、听了此二事总难免会有愤怒、斥责甚至会闹出难堪,因而都是备全了应对之辞,以为会是“背水一战”!不料拓文帝看完了奏章、听完了禀奏,除却那脸色比平日阴鸷地更浓烈些、竟然一语不发。

此一场应是尤其紧要的君臣之见,是以上下静默对持良久之后、拓文帝的一句:朕需斟酌!”为终,竟是无结无论!

因此平中王道:“陛下不否便成“肯”!既肯,孤作保,但请大理寺先释了大将军府中家眷回府圈禁,应是无伤大雅!”

大理寺卿本就还算是贤德忠良之人,见有平中王作保,于此又有何乐而不为?故以他不仅欣然应喏,且还自认好意、顺水推舟地多问了一句:耀王府的家眷是否也一并如此处置?”

然不想他却得了个“否”之答!然不想平中王思忖再三之后,得出的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因而无需。”之说。

朝堂诸人听得了平中王之“否”,自然也听得了那句“天将降大任”.......自此又复哗然一片!

老王爷这是何意?毕竟刘耀焱而今生死难知!

平中王此言何来?难道刘赫巳逃过一死但活罪难免?

殿下此意.......然既如此,为何又要谏册七皇子为储......?

只是众人诸般揣测翻飞不及半日,后宫中乍然又传来两条骇人之闻--

皇后病重告急!!

陛下探视皇后,遽然染疫,而今人事不省!

最新小说: 家父李隆基 从靖康之变开始,缔造最强大宋 无敌小侯爷 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三国:重生阿斗,我一统天下 穿越大秦,打造最强经济体 诸天万界修改历史系统 穿越兽世:她生了一个新部落! 教皇请登基 天运投胎啦!靠心声助娘亲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