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章(1 / 2)

第883章

炀帝大业三年四月曾下诏曰:“孝悌有闻,人伦之本;德行敦厚,立身之基。或节义可称,或操履清洁,所以激贪励俗,有益风化。“

“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美秀,并为廊庙之用,实为瑚琏之资。才堪将略,则拔之以御侮;力骁壮,则任之以爪牙。爰及一艺可取,亦宜采录;众善毕举,与时无弃。以此求治,庶几非远。文武有职事以上,宜依令十科举人。”

上述“十科”中,就包含了武举。只是当时科举取士,科目都是临时规定,并没有像后来那样形成为定制。

唐贞观十二年,李世民更加注重选拔武士,“始置左右屯营于玄武门,领以诸卫将军,号‘飞骑’。其法取户二等以上,长六尺阔壮者,试弓马四次上,翘关举五,负米五斛行三十步者。复择马射为百骑。”

显然,在武则天正式开武举之前,唐代也已有了某些课试选拔武勇人才的成法。

武举制度正式建立应是在武则天当政时。

武则天长安二年,按照明经科考试方法,选拔武艺人才,送于兵部。《通典》又载:玄宗开元十九年,下诏令武贡人与明经进士一起“同行乡饮酒礼”。

能够和进士一同饮酒,这足以见得,李隆基对于武贡人的重视程度。

天宝六载,玄宗再次下诏云:“文武之道,既惟并用,宗敬之仪,不可独阙,其乡贡武举人上省,先令谒太公庙,每拜大将及行师冠捷,亦宜告庙。”武举之制,至此彻底确立下来。

武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有:“长垛”、“马射”、“筒射”、“步射”、“穿劄”、“翘关”、“负重”、“材貌”、“言语”等十个方面。

隋唐创武举制度,在华夏武术史上是一桩绝无仅有的大事。

武举内容的确立,实际上是对武术精炼化、规范化的结果。武举制度的创立,实际上也是对武术本身的推广。

根据记载,唐代大将郭子仪就是武举出身。

最新小说: 晚妆媚 天下长宁 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养蛊人在红楼的邪异人生 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大秦: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