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明帝国之世界巅峰 > 第十四章错估形势

第十四章错估形势(2 / 2)

朱翊钧失算了,他本想在今天早朝上主动提出郑承宪为父祈求恤典的事情,以便大臣们稍微反对一下,自己发一通火装装样子,然后“被迫”放弃,最后随便赏给郑承宪点银子和田地,这样也算是对自己的爱妃有个交代了。?当然,这种想法朱翊钧可不想流露出来,相反还要装成努力争取的样子,要给足自己爱妃面子。

?按照他自己导演的剧本,朱翊钧在早朝上先为自己的爱妃表功:郑贵妃辛苦侍奉于朕,任劳任怨,又生下皇三子,于社稷有功,所以特事特办,虽然有悖于祖宗法度,但可以法外施恩,允了郑承宪的奏折得了。如同朱翊钧预料中的那般,先是以首辅申时行为首的阁臣和礼部尚书沈鲤、工部尚书杨兆、左都御史辛自修为首的部院大臣狠狠地反驳了郑承宪求恤典的奏折。对于这些,年轻的万历皇帝早有准备,毕竟昨天通政司送来的这些大臣的反驳此事的奏折他都看过了。

?此时的剧情走向还完全按照朱翊钧的设想进行,眼看着郑承宪那个可恶的小老头搞出来的这个难题就要得以顺利地解决。?然而,接下来事情的走向完全偏离了朱翊钧的预计,都察院两京十三道御史和六科给事中们像是闻了腥的猫儿,一个接一个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引经据典,痛斥这种越礼违制的行为。其他部院大臣也不甘落后,纷纷指责郑承宪狂妄无礼、狼子野心,一定要重重治他的罪,让不明情况的人还以为郑承宪像是犯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一样,搞得朱翊钧异常被动。

??这几年朱翊钧收回了朝廷大权,正当意气风发之时,怎能受得了这种大落面子的事?虽然他本意就是让大臣们阻止郑承宪的恤典奏折,但你们也不能如此让朕下不了台啊!?朱翊钧在怒斥无果后,不由得也动了真怒,阁部大臣朕不好轻易处置,但你们这群小小的七品科道言官也如此猖狂,难道欺负朕年轻不成?

?当下,朱翊钧便下旨要杖责那几个上蹿下跳最为活跃的人,无奈此时不但申时行、沈鲤等阁部大臣出面求情,几乎所有参加早朝的大臣也都跟着跪了下来,大有皇上不收回成命便长跪不起的姿态,摆出一副逼宫的架势,让朱翊钧领教了一把群臣的“浩瀚”力量,也让第一次碰到这种事的他慌了手脚。

?朱翊钧不像他爷爷嘉靖皇爷有那么大的“魄力”,还做不出当场廷杖几百大臣的“壮举”。异常气愤之下只有重重地拍了一下龙案,扔下几句硬邦邦的话:“传朕旨意,赏郑承宪之父坟价银五千两,风水宝地一块。”。接着扫视了一眼蠢蠢欲动的满朝文武,从牙缝里又蹦出几个字:“从朕的内库支取!”然后狠狠地甩了下衣袖,头也不回地离去,留下了跪满一地的大臣。

既然给郑承宪恤典违反祖制,想来以皇家名义从户部支取银钱这些家伙也会喋喋不休,那么朕就自己掏腰包,从私人小金库支取总行了吧?朱翊钧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并且还出乎他预料的圆满,想来郑贵妃不要说埋怨了,恐怕还要感激他顶着这么大压力所做的决定。

?不过过程却绝对不是朱翊钧想要的,这让他有点怀疑自己雄心勃勃的勤政吏治,一改过去皇帝荒废早朝的举措是否得当,只在乾清宫处理奏折岂不是更好?要不要学皇爷爷嘉靖那样,搞个几十年不去早朝,避开那些乌鸦般烦人的科道言官?

朱翊钧第一次对自己勤勉早朝的做法产生了动摇。

当然,朱翊钧也绝对没有想到,因为他今天的这番看似退让的举措,无疑给了科道言官们极大的信心。自皇上登上皇位至今,可是绝少看到有大臣被廷杖啊!之前几个措辞激烈反对册封郑贵妃为皇贵妃的家伙,也仅仅只是被盛怒的皇上降了三级而已,可人家现在已经在仕林中有了大好名声,天下学子传唱!是不是今后的言辞可以再大胆一点?反驳再有力一点?立场再坚定一点?他们似乎已经看到了因为自己的“刚正不阿”而天下流传,进而加官晋爵,最终名留青史,谱写一段佳话。求鲜花、求评价、求推荐

最新小说: 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 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大秦: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养蛊人在红楼的邪异人生 天下长宁 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三国:开局截胡汉献帝,号令群雄! 晚妆媚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