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大明公务员 > 第三十四章 勋臣之后

第三十四章 勋臣之后(2 / 2)

老一辈子都乱世视角。而今虽然天下太平,但是一旦出了什么事情,拍板起兵,或者来个宫变。并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毕竟他年轻时候,这都是家常便饭,俗称火并。

谁没有见过,哪家没有啊。

但年轻人天然觉得朱家天下,很难有这种心思,即便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也决计不像老一辈那么轻松决断。

这一群父辈死得早的勋贵们,虽然影响力大不如之前了,但是烂船还有三分钉。父辈的遗泽还是有的。将他们抬出来,直接影响的是谁?自然是这些老前辈们。

这些当年老兄弟之后,照顾自然要照顾的。但是蛋糕就那么大。我这边还有很多人要吃的。而且这些年轻人有时候想要的可不仅仅恢复父辈的荣光。

两者之间,必然会有矛盾。

朱元璋瞬息之间,想了很多人。不过,不得不承认。大明开国二代之中,成器的人并不是太多。但还是有的。就是朱元璋想到的江阴侯吴高。

吴高乃是江阴侯吴良之子,吴良兄弟,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分别受封江阴侯,靖海侯。只是在洪武十二年前后,相继去世了。吴高守孝三年,之后就在各地练兵。

历史上,他本应该押解木华黎家族部众去云南,但是西南崇山峻岭,让这些降人不适应,最后掀起一场叛乱,虽然最后平定了。但是吴高还是被贬值,后来复起,在建文年间,当然辽东都指使,与朱棣交锋。朱棣是用了反间计,才杀了吴高,夺了辽东兵马。

当然了,并不是说朱棣不如吴高。而是吴高这个人,有自知之明。他面对朱棣的时候,就是一个缩头乌龟,不管出什么事情,就是不冒险。将防御做得滴水不漏。而朱棣时间有限,这才想到这个办法,让建文帝怀疑吴高。吴高被贬到广西。吴高一走。这边山海关立即不守。

总的说起来,吴高远远比上他父亲。但是也算是合格的将领。最重要的是,吴高明白自己有几斤几两。这就很好。

很多人并非没有才华,但是坏事就坏在,不知道自己的才华到了什么地步。自己眼中的东西,与别人眼中看出来的是有差距的。一个不好就栽了大跟头。而吴高不一样。

派别人的人过去,朱元璋还担心,这个人会与何夕争权。但是吴高并不会。这孩子太识时务了。

太子也立即想起吴高历史最后下场。洪熙年间,皇帝看名录,发现了吴高的名字,下令举家流放海南。却不知道吴高早就已经死了。他在永乐初年,为永乐重用,参与过第一次北伐,立有功勋,但是被人诋毁夺爵归家。最后死了,家人还被牵连。大抵就是因为当年吴高是攻北平城最狠的一位,而当时守北平城的就是洪熙帝。明仁宗。

太子宽仁,对于吴高这样的下场,还是比较唏嘘的。而且吴高在历史上的作为也表明了。他在朝廷大局不变动的情况下,是绝对会赤心忠于朝廷的。

太子说道:“父皇英明。”

朱元璋说道:“你去看看李祺,代朕安抚一下,让嗣位国公,告诉他,老一辈的事情,已经结束了,接下来一切向前看。他的儿子,是朕的外孙。朕不会亏待的。让他好自为之。好好做大明的国公。并询问,开国之前,千户以上战死将领的遗孤。录一个名录,让朕看看。”

太子明白,朱元璋这些手段,就是要终结李善长之死的暗流。

选一批忠心的年轻将领。很有可能是未来朝野出现的青年派勋贵将领找助力。是的,年轻一辈的能力远远比上老一辈,但是这些老臣们面对的不是一个年轻人,而是一批。

这些勋贵不行。但是这些将领遗孤未必不行了。即便他们不行。这背后不是还有他朱元璋吗?

而且朱元璋想要的未必是谁赢谁输,而是让他没有工夫想别的事情。

太子连忙答应下来,

朱元璋又开始忙别的公务了,北方大旱牵动着他的心。而数千里之外,他的大孙子,也在忙着公务。

而且是好多天都没有好好睡觉了。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最新小说: 养蛊人在红楼的邪异人生 晚妆媚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大秦: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 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三国:开局截胡汉献帝,号令群雄!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