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大明公务员 > 第一百四十七章正轨

第一百四十七章正轨(2 / 2)

杨震说道:“是。”随即杨震继续说道:“皮毛已经处理好了。并在营口建立一个皮毛作坊。已经从内地请来几位大师傅。这个产业就能做起来。”

何夕忽然来了兴趣,说道:“在营口开作坊的人多吗?”

杨震沉思片刻说道:“并不是太多,大多都是皮毛硝制的。之所以在这里,一是东北的皮毛比较多。二来就是辽东的盐便宜。”、

盐作为一种原材料,不仅仅给人吃。在工业上也是有用的。在硝制皮毛这一件事情上,需要大量的盐,而辽东的盐价,要比关内盐价低太多了。

一核算成本,自然发现在辽东设立作坊比较划算。

何夕说道:“哦。你继续说吧。”

何夕内心之中,其实希望工业模式能够从官方移植到民间。毕竟何夕很清楚。之前何夕还没有觉得。但是最近黄子澄提出的这个问题。让何夕更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政府,或者朝廷,亦或者说是官方制造业。规模是有上限。

这个上限是有很多方面决定的。

最少,何夕现在觉得是软件能力。也就是管理能力。

最少现在辽东这一摊,何夕已经有些管理吃力了。何夕其实很希望民间能发展出来工业,自然是希望工业的种子,不因为何夕政治影响力消退而不存在。因为何夕很清楚。其实,这种分工,流程化,使用机械的类工厂的生产模式。在中国古代,从来不是稀罕事情。

不管是,秦代兵器制造。还是宋代大规模冶铁基地。

都有类似,或者相似的情况。

甚至在内部管理上,有很多这种手段,比何夕现在粗陋的管理方式还要好。

但是最终这些产业,最后都怎么样了?

因为战乱或者政治因素,成为了历史的绝唱。

所以,何夕很明白一个生产模式,只要存在民间,因为利益自发接受这种生产模式。才能真正深入人心,只要不遇见那种大规模战乱,就不会有断层的问题。甚至即便是有那种大规模战乱,也无法阻挡,人对利益的追求。

只是看来,现实比何夕预料的更慢一点。

或者这才是古代的正常情况。一个秘方能传承十几代。一种新的生产模式想要传播开来,需要的时间比何夕想象的时间多。

不过,何夕心中也在思考,这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杨震说道:“另外,我发现北边的林中人。特别喜欢糖,所以安排从潮州运糖过来。只是发现糖价格有一些高。”

何夕说道:“自然高。军中也是一群喜欢吃糖的。弄得我都头疼。”

糖并不在何夕的计划之中,最少东北是不产糖的。后世东北的甜菜,原产地在欧洲,这个时候还没有传入中国。更不要说,就是在甘蔗榨糖这一件事情上,是有技术积累的。

不用怎么操心,即便甜菜移植过来,怎么榨糖?这工艺还要重新来。何夕对此实在没有什么想法。毕竟他要操心的事情太多,对于有替代品的技术。何夕不想重复研发。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辽东都要从南边搞糖。

而今大规模榨糖的地方,其实就是潮州糖。产量有限。不过扩张迅速,两广,台湾,乃至于南洋四镇,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始种植了。只是产业发展也是需要时间。

何夕问道:“现在玄洋社赚钱吗?”

杨震说道;“虽然赚的不多。但已经赚了。这只是欠商号的钱,一时间难以还清。”

何夕说道;“这个你不用多想。你自己经营就是了。反正有钱就还,没有就先欠着。”

“欠什么欠?”一直沉默的安庆公主忽然冷哼一声,说道:“分明是自己的钱,转了一个圈,折损了大半,还不是自己的了。哪有你这样做事情的。”

何夕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他知道安庆公主,还为之前的事情生气。甚至耿耿于怀。或许,安庆公主生气的不是钱的问题,毕竟安庆公主从来没有缺过钱。而是何夕做事的时候,没有与他商议。

总之这一件事情,在安庆公主这里还没有过去。

不提还好,一提就生气。

何夕只是给了杨震一个脸色。

杨震会意,起身微微行礼,缓缓地退了出去。

杨震走了之后。

何夕说道:“好了,好了。这不是玄洋社的家业,将来不比靖海商会小。你放心便是了。”

安庆公主低声嘀咕道:“外主外,内主内,你这样干脆将我的事情给做了。这现在还弄成这个样子,谁欠什么银号的钱。”

何夕说道:“好。好。好。这一件事情我想办法。我想办法将帐给平了。”

安庆公主说道;“算了。这一件事情,不麻烦我的青天大老爷了。你做你的事情,这些事情让杨震来做便是了。反正钱多钱少,反正我也花不了。”

最新小说: 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大秦: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 养蛊人在红楼的邪异人生 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 三国:开局截胡汉献帝,号令群雄! 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天下长宁 晚妆媚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