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大明公务员 > 第八十七章燕王所求

第八十七章燕王所求(2 / 2)

在大明严防死守之下,鞑子王廷想要用银子买东西,难度太大了。而且天元帝更是想将这些钱作为本钱,不敢乱花,才留下这么多。

燕王更知道,即便辽松运河打通,任何中原的物资来到漠北,都会是中原价格的两到三倍之多。不可能再少了。如果要银子的话,几百万两根本打不住。还不如要物资。

反而看上去说,但是即便如此,在何夕看来,也是不能接受的。

盐,铁,木料,这还都能接受。但是棉花,布匹,粮食等等,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棉花与粮食这两项尤其不能接受,因为这两样是从地里长出来,何夕技术改革,对这些几乎没有改变。而且何夕改造纺织机的举动,更令棉花价格大增,这是供需关系决定的,毕竟棉花纺织效率提高,需要更多的棉花,棉市面上的棉花减少,这棉花的价格提高,这是很自然的市场波动,即便而今何夕已经在辽东推广棉花种植。但依然跟不上市场需求。

何夕觉得,未来几十年的时间,棉花的价格都不可能低了。

无他,这个年代的中国人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穿衣自由,历史上几十年后,永乐帝也就是眼前这位,带着那位好圣孙宣德帝在运河边上,访问农家,就看见了家中只有几件衣服,谁出门谁穿,家中女眷躲在稻草之中不敢见人的局面。

之所以如此,固然有靖难之战,影响当地经济发展。但也说明这样的情况,在大明更是广泛存在的。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大明百姓的穿衣需求是不能得到满足的。百姓每人所消耗的棉花数量一定会提高的。棉花不可能如同木材一般,轻易饱和的。

衣食住行,而棉花棉布成为资本主义第一宗大宗货物,不是没有原因的。

而粮食,更是不好办。

可以说,何夕所能管辖影响到的地区,都算不上大明的产粮区。即便而今辽东产粮日增,但是不过是在自给自足上更多一点而已,往漠北提供大量粮食还差了一些。

估计再有几年才行。

燕王也知道,这不是太好办的。有些难为何夕,但是这是燕王必须要办的事情。无他,北方太冷了,漠北太冷。想要在漠北立足,能不能吃饱都不是关键问题,能不能穿暖才是。

一天不吃饭,是饿不死人的,一天没有穿好,那是会冻死人。

即便是后世东北,还有很多喝醉酒的人在野外睡着了,一夜之后,就变成冰块了。在这个时代,更是如此。

燕王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关系到燕王在漠北的生死存亡。燕王本来以为,漠北牧民能常年在漠北生活,是有什么解决办法的。没有想到,其实漠北牧民的解决办法,是羊皮袄,单纯的羊皮袄也不行,那就与牲口挤在一起。

羊群在冬天,都是挤在一起,互相取暖的。而牧民就是与这些羊群挤在一起,才能躲避残酷的冬天。

剩下的就是靠自己的体质了,能抗过去就活,不能抗过去就死。漠北地区在汉唐的事情,就是几百万人。到了明清也就这么多人,是有原因的。

这也是为什么汉人说起蒙古人,都一股羊膻味的,不仅仅是身上的羊皮袄的问题。

燕王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否则,每年都有很多人冻死,蒙古人觉得习以为常。但是,燕王却不能忍受,这也谈不上燕王有什么仁心,毕竟人口,就是力量。是燕王的力量。

他才不想损失太多的。也是他拉拢人心的计划一部分。

所以其他东西可以说,但是棉花与粮食,一个穿一个吃,是万万不能少的。

何夕说道:“殿下,不是我不肯帮你,实在是没有啊。即便有,我也没有权限给你这么多,要不,你到了南京与陛下好好谈谈吧。”

“好。”燕王说道:“一言为定,只要父皇答应了,你一定给我办好。”

最新小说: 晚妆媚 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 天下长宁 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大秦: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 三国:开局截胡汉献帝,号令群雄! 养蛊人在红楼的邪异人生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