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大明公务员 > 第九十二章大水

第九十二章大水(2 / 2)

何夕身边的人一个个都提着鲸油灯。何夕更是,头带斗笠,身披蓑衣,撑着黑色的油纸伞,走在北京城的街道之中。

看着地面上,虽然有一些水,但是几乎没有积水,这才让何夕安心了。

蒯大工也跟在身后,说道:“大人,其实并不需要来的。这两边,有一条,宽一丈的暗渠,其中能让人骑马,不要说,这一点雨了。再大的雨,也不会出什么问题,这就是大人,您的要求。大人不记得了。”

何夕自然是知道自己的要求的。但是知道归知道。下面人做成什么样子却是不知道。

此刻,自然不可能去看看,下水道之中到底有多少水了。

不过看,眼前的局面,就知道城中问题不大。

何夕说道:“蒯大工,你觉得水上如果有问题,应该在什么地方?”

蒯大工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北京城选址我就知道,咱们这里下面,深入数丈都是石头,乃是燕山余脉,故而地势略高于两地。令北运河,与潮河绕道而行。一般情况,是不可能出什么问题的。如果真要出问题,问题,不在北运河,也不在潮河,而在于天津。”

何夕说道:“天津?”

蒯大工说道:“对,北运河与卫河等数条河,皆在天津入海,整个河北,就好像是一碗,天津就是碗底。而一旦发大水,天津排水根本不行。到时候,各地水越积攒越多,天津的洪水就会倒灌,到时候,能与三角淀等河泽连成一片,到时候,沿着洪水沿着运河倒灌而来,北京城的局面,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何夕不由的皱眉。

蒯大工说的,是非常极端的情况。

这种情况发生了,几乎整个河北,都泡在洪水之中了。北京城被波及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并不代表,这样的洪水就不会出现,虽然不敢说百年一遇,但是不修整水利的话。这样的情况,隔个十几年就发生一次,也是很正常的。

就这一点上,就看出元大都选址的优势了。

元大都外,只有一个卢沟河,与下游的河泽相距较远。即便天津这边真出了问题,一时半会也波及不到的。

蒯大工见何夕皱眉,宽慰道:“请大人放心,今日这局面,不大可能出问题。如果大人实在担心,可以去城南看看。”

何夕说道:“那就去吧。”

城南是北京城外最低的地方,也是蒯大工在设计的时候,硬生生在这里挖掘出一个人工湖,让北京城中排出的水,汇入南湖之中。由南湖再汇入北运河之中。

这北京城的储水池。

或许将来,也成为北京城的名胜古迹所在。但是而今的南湖仅仅是光秃秃的。也没有什么美景可看,仅仅是水而已。不过数日的暴雨,让南湖扩张了不知道多少,将原来的堤坝都淹没在水下了。

远远的看过去,整个南湖就好像一面镜子一样,与地面平齐。没有什么湖泊存在。

何夕不由皱眉,说道:“这南湖的规模还是太小了。”

蒯大工说道:“这好办。等过了这一段时间,我立即让人将南湖挖深,扩大。”

何夕说道:“北京毕竟是都城,真要泡进水里了,我何某人就是千古罪人了。在水利上不能敷衍,这南湖给我扩大三倍。”

蒯大工说道:“这------”

何夕问道:“有问题吗?”

蒯大工心中暗道:“这一句话,不知道多少良田被淹没了。也不知道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只是面对何夕一句话,蒯大工只有一个回答,那就是没有问题。

何夕没有再说什么,在他心中,北京城可不是陪都,很有可能是新都。更重要的是,不仅仅是为了大明的都城,很有可能是未来六七百年,乃至于千年的都城。所以在很多地方上,何夕是下了血本的。

简直是不惜代价。

他这里做的多了,将来人就需要修补的地方就少了。

总之何夕转了一圈,在水利上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只是何夕也不得不承认,如果想要北京安然无恙,最重要的不是,北京城的水利,而是整个河北的水利问题。

最新小说: 养蛊人在红楼的邪异人生 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 从靖康之变开始,缔造最强大宋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秦: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穿越兽世:她生了一个新部落! 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晚妆媚 三国:开局截胡汉献帝,号令群雄!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