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 第八百九十章 渗透战

第八百九十章 渗透战(2 / 2)

司马昭眼看实在问不出什么有价值的情报来,也没办法,只能先去报告司马懿,看看自己的父亲能不能猜到蜀贼的目的。

别看司马昭半身反骨,但对自己父亲的谋略智慧,还是打心底里佩服的.父亲要是猜不出来,那天底下,恐怕没人能猜的出来了。

然后吧.司马懿也犯愁了。

他也搞不明白啊。

根据司马昭的说法,西门外的蜀贼这次是采用五人一组,分批潜入城内的做法.这种做法,与其说是军队作战,倒不如说有些像是安插细作的做法。

太过于分散,也不成规模,甚至很有可能在入城以后,士卒之间互相失联。

指望这些潜入到城内的士卒能发挥什么大的作用,司马懿也想不通.自古以来,细作的作用,就是传递情报而已,有大用,但也什么用都没有。

蜀贼到底是要做什么?!

这个时代,并不是没有渗透作战的先例,但以前的渗透作战,大多是派出小股精锐部队穿插到敌军后方,比如官渡之战时曹操亲率精锐偷袭乌巢,又或者是伪装成敌军的样子,对敌进行重点打击,比如后汉开国时期,节侯冯异领兵大破赤眉军.不管是哪个渗透作战案例,都是成建制的作战,兵力规模都在千人以上。

撑死就那么几百人,爬城墙钻入城内,然后藏起来,彼此之间联络都困难这是什么作战方式?!

兵力一旦分散了,再想聚集起来,有那么容易的么?!

没有主将指挥,全靠士卒自觉行动,并且从一开始就是以五人一组的小队渗透,根本不成规模司马懿不管怎么想,都想不明白这样的渗透,除了当细作外,还有什么实际作战意义。

司马懿想不通,但司马懿很清楚,既然这是城外的蜀贼刻意为之的,那么必然是有把握的行为。

如今他猜不透敌军的目的是什么,但宛城之内,需要重点防守的点,也就那么几个。

首先是四个城门,司马懿下令,必须日夜加强巡逻守护,防止蜀贼小股部队突袭城内,跟城外的蜀贼里应外合,打开城门。

其次,是军粮军械的囤积点,司马懿也开始下令加强守备兵力,防止蜀贼烧毁粮草和军械。

第三,加强巡逻有些过于被动了,司马懿认为自己还需要主动出击,因此下令在城中加强巡逻盘查,鼓励城中百姓举报陌生面孔,并给出了抓住一个蜀贼细作,给与十金的悬赏。

做完这些应对措施后,司马懿才算是稍微安心一点。

再三嘱咐司马昭继续驻守西城门,不得懈怠后,司马懿这才把心思重新放回正面战场的布防作战上来。

这才是目前宛城防守的重中之重。

紧接着,隔天.城外的荆州军,在关平的率领下,再次对宛城展开了进攻。

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荆州军几乎每天都会用这种蚁附攻城的办法,以伤换伤的打法,对宛城展开进攻。

虽然很低效,但这是荆州军唯一一个能对宛城造成实质威胁的进攻方式。

以往的战斗,基本都是在围绕着城墙展开的,而不管领兵进攻的将领是谁,是关平,寇封这样的猛将,还是王基,邓艾这样的智将,其实进攻的效果并不是太好。

一个月的进攻下来,守城魏军大概伤亡了近万人不假,但攻城方的荆州军,也已经伤亡了两万六千多人了。

没办法啊,守城战里,攻城一方的损失肯定比守城方要大,将近一比三的比例,已经算是很低的战损比了。

但今天的战斗吧.关平突然发现,好像变的好打了。

原因,关平虽然不太清楚,但肯定跟城内突然冒出来的好多股浓烟有关。

而此时的宛城城内,司马懿已经开始急的跳脚了。

宛城城内三十多处地方近乎在同一时刻失火,你要说这事儿跟蜀贼无关,打死司马懿也不信啊。

城外在攻城,城内同时三十多处地方失火虽然损失不一定会很大,但对士卒的士气影响,却是非常大的。

稍微有些意志不坚定的士卒,看到城内失火,指不定还以为是其他城门已经失守,蜀贼已经攻入城内了呢。

因此,司马懿立刻派出手里的预备队,一方面赶紧去扑灭城内的三十多处失火,避免火势蔓延后动摇军心,另一方面,司马懿也下令,一定要沿途严加排查细作,不能让蜀贼的细作继续这么猖狂下去。

好家伙,三十多个地方同时失火,涵盖范围甚至波及到了大半个宛城内城现在司马懿明白了,前两天西门外的蜀贼往城里派出的这些“细作”,到底能起到很么作用了。

居然还能这么玩的?!

(本章完)

最新小说: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大秦: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养蛊人在红楼的邪异人生 晚妆媚 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 天下长宁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