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 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背锅

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背锅(2 / 2)

但这事儿吧,李严说了也没啥用,他又不是诸葛亮!!!

而且吧,就李严这个老狐狸的性格,他主动提起北伐的用意,未必是真的坚持要立刻北上,更多只是展示一下自己的存在感而已。

比起继续北伐,李严更在乎的,是自己在朝廷中的话语权。

而诸葛亮,就没有李严那么多的心眼子了,他作为丞相,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呢。

延熙五年,在长安的正旦大朝结束以后,诸葛亮召集了张溪,魏延等人暂留长安,一起议事,商议兖州之战结束后的军事规划问题。

政务方面的问题,诸葛亮早在正旦大朝之前,做出了妥善的安排。

大多是一些文职官员的任命。

现在的诸葛亮,开始有意识的对地方军政事务进行分离,地方太守,只管理政务,而地方军务,一般由地方镇守将军来掌控.这样可以防止地方太守军政一手抓,再坐拥世家力量坐大,失去控制。

尤其是像兖州这样刚刚平定的州郡,这么做,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再起叛乱的可能。

因此,诸葛亮除了让徐庶出任兖州刺史,掌控大局外,剩下的州郡,基本都是一个太守文官加上一个镇守武官的搭配。

而出于安抚地方的需要,诸葛亮任命的兖州州郡的文官,基本都是选用了颍川郡或者是兖州本地世家出身的官员.只有镇守武将,诸葛亮还需要跟张溪等人认真讨论。

其实主要的讨论对象,就是张溪,外加一个魏延。

谁让这两人,是现在大汉军方的代表人物呢。

大汉的四大常设将军,出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刘禅暂时没有再任命车骑将军和大将军的意思,而卫将军赵云虽然因为年迈退居二线,这个职位肯定是要伴随他终身的,不可能轻易改变,所以,四大常设将军里,就只有张溪这个骠骑将军了。

可以说,张溪是现在大汉军方实际上的第一人。

而除了张溪外,剩下的四征,四镇将军里,也就只有征西将军魏延的能力和资历可以跟张溪相提并论,两个人自然就成为了军方的代表,必须跟诸葛亮商议,各地的镇守将军人选。

毕竟,当初先帝托孤的时候说好的,诸葛亮可以掌控军政大权,但军务方面,需要有军方的背书才行。

这不是刘备的遗命,而是四大顾命大臣之间的默契。

如今虽然张飞不在了,赵云退居二线,但张溪还在,他必须要做到这一点。

不过嘛,镇守将军的事情其实并不重要,如今的大汉,至少在新生代将领里,人才还是挺多的,不一定都具有统帅大军的能力,但镇守一郡之地,很多人都有些大才小用的感觉。

因此,按照诸葛亮和张溪,魏延两人的来回讨论,最终决定,由张嶷守卫颍川郡,姜维守卫陈留郡,胡奋守卫济阴郡,文钦守卫泰山郡,邓艾守卫东郡。

这五个郡,是大汉在这次兖州之战中最大的收获。

而兖州剩下的三国一郡,情况就比较复杂了。

陈国方面,因为东吴朱据从汝南出兵进攻陈国,廖化兵少,只能暂时退守陈国北部,保住陈国的三分之一土地。

谯郡方面,孙韶北上,诸葛虔完全无力抵挡,最终被孙韶击破,彻底赶出了谯郡,退往梁国去跟毌丘俭汇合了。

山阳郡方面,胡遵北上速度慢了,又有陆逊的牵制,无法兼顾济阴郡隔壁的山阳郡,那里被诸葛诞轻松占领。

而梁国的毌丘俭,在胡遵北上后及时赶到了梁国,正好堵住了从砀山而出的陆逊,以一万人对抗陆逊的两万士卒,勉强稳住了防线。

再加上胡遵在进入定陶后暂停北上,陆逊也不敢过于深入,放缓了进攻节奏如今的梁国,汉吴两家各占一半。

形势呢,现在就是这个形势了,关于军略方面,现在需要认真讨论的地方,其实不在于是不是立刻渡过黄河,而是兖州南部的这个烂摊子,该怎么收拾。

到底是默认现状,就此休兵,安定地方,还是趁着现在还有余力,南下驱赶东吴军卒,全据兖州。

这,才是这次会议需要商议的事情。

而顺着这个会议的议题延伸一下的,其实还有一个更加关键的问题——接下来,到底是北进,还是东进。

毕竟,就像司马懿预料的那样,汉军渡河攻打河北曹魏的难度,可比东进进攻东吴的徐州要麻烦的多柿子,还是东吴那边的比较软。

(本章完)

最新小说: 无敌小侯爷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三国:重生阿斗,我一统天下 从靖康之变开始,缔造最强大宋 诸天万界修改历史系统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穿越大秦,打造最强经济体 家父李隆基 穿越兽世:她生了一个新部落! 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