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 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各怀心思

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各怀心思(2 / 2)

嘛,扯的有点多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地盘大了,利益团体多了,大汉的内部,也开始出现权利阵痛了。

庞统,李严,徐庶,姜叙等人,各自有各自的政治诉求,如今的重心,也都放在如何在朝廷内部获取相对稳定的话语权和政治利益上面,一时间,谁也没想着要主动出兵北伐。

再加上.抛开内部纷争不谈,现在也确实不是什么北伐的好时机。

“丞相岂不闻“大其不伐丧也”?!”李严站出来,对着诸葛亮拱手说道,“曹魏虽为仇讎,然丧其主,此时伐之,不仁也!!!”

这话说的吧,多少有点假仁假义了.但,确实是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

其实吧,大家都知道,李严说这个话,还真不是为了遵守什么礼制,他就是单纯的觉得现在不适合出兵,因此找了一个道义上的理由。

可问题是,这事儿你搁那些寻章摘句的书呆子身上好用,在场的哪一个不是人精?!

尤其是诸葛亮,那可是曾经在江东舌战群儒的人物啊。

“正方既读《公羊》,岂不闻“君弑,臣不讨贼,非臣也;子不复仇,非子也”?!”诸葛亮微微一笑,说道,“曹贼弑君篡汉,汉室倾颓,幸有先帝于西川继承大统,嗣武二祖,重兴汉室若我等因丧而不伐罪,何为人臣也?!”

咱们季汉继承的是两汉,两汉的仇,那就是季汉的仇。

你别管汉献帝是不是还活着吧,至少在季汉的官方层面,曹魏就是弑君篡汉了,这样的仇人,你说因为他们死了主君就不讨伐,那咱们还算什么汉臣,季汉怎么还有脸说是“嗣武二祖”?!

这等于是在自己否定自己的立国基础啊!!!

伱看吧,同样是一本《公羊传》里的话,不同立场的人引用不同的段落,就能产生完全相反的结论。

其实啊,真的,从来不是儒家迂腐,儒家其实是最懂得变通的学派,真正迂腐的,是那些读书读傻了的书呆子。

暂时解决了大义上的问题,诸葛亮还想继续劝说剩下的人,可这个时候,徐庶站出来了。

“孔明,非是我等不愿北伐,只是.如今曹叡亡故,曹芳年幼,国政皆托付宗室大臣,曹魏正是主少国疑之时。若我等按兵不动,彼无外敌之压,必生内部之斗,早晚生出祸患,而我等若此时伐之,恐曹魏有同仇敌忾之心,如此反为不美!”

这话说的吧,倒是有点实际的干货了。

而诸葛亮对此的应对,也实际了很多。

他没有直接回答徐庶的问题,而是转身,来到自己的案几前,细心的打开一个小匣子,从里面拿出了一封卷轴,递给了徐庶。

这下,不仅徐庶诧异了,在座的所有人,都诧异了。

这操作,实在是有点太熟悉了.上次北伐,诸葛亮就是这么操作的,从而一举确定了北伐计划。

而等到在场的所有人都看完了这封密信后.更诧异了。

这封密信的内容,实在是太过于匪夷所思了。

里面居然记载了,曹叡临终前,宣诏托孤的种种细节。

而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曹叡如何在临终前欲托孤曹宇却被拒,又是如何接受了孙资和刘放的建议,临时增加司马懿为托孤重臣,让司马懿和曹爽共掌朝政的细节。

这种事情,根本不是一个密探能查探到的事情。

所有人看完了这封密信后,都对诸葛亮投去了质询的眼神。

甚至,大家都已经猜到了,这个一直被诸葛亮单独保护起来的密探,到底是谁.

(本章完)

最新小说: 养蛊人在红楼的邪异人生 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 晚妆媚 大秦: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天下长宁 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