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宋王 > 第一九一章 第一桩命案

第一九一章 第一桩命案(1 / 2)

念叨林昭的人有很多,有来自汴京的,也有人来自杭州本地的。不过却不是钱塘县,也不是余杭县,而是富阳县。

在林昭的记忆,自己和富阳并没有什么交集,也没有什么瓜葛,谁这么念叨自己呢?

后来才发现,这些念叨来自于一个孩子,准确地说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

对,没错,她的名字叫做王朝云。

事情的起因还是与青苗法有着莫大的关联!

夏收已经结束了,上半年的青苗法推行在一片怨声载道之中结束。有的百姓咬牙忍者,总算是先把借款给还了,被强行摊派的那些人虽然愤怒,却也无可奈何。

至于那些做担保的富户,除了在心底里咒骂官府之外,还暗地里清点资财,看看到底损失了多少。

总而言之,大部分人对青苗法没有好感,甚至多有怨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地方官府都心中有数,但大都选择视而不见,他们更为在乎的是交给朝廷的那份报告!上面有青苗法推行的各种良好数据,从各个方面凸显出青苗法有多好,为老百姓带来了多大的实惠。当然了,核心就是一句话——政绩突出!

皇帝赵顼和王安石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个根本不得而知。总之,他们似乎看到的都是好的一面,对青苗法取得如此斐然的成绩兴奋不已,对此多有赞赏。

在这个年代,皇帝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官员们心思,以及王朝前行的方向。

赵顼虽然在曰益成熟,但是终究还是有些太过稚嫩,他已经忘却,登基之后第一次召见富弼,富相公给他的忠告。

富弼也是三朝老臣,仁宗在位时便担任过宰相,威望犹在韩琦与文彦博之上。早年间还与范仲淹一起参与过庆历新政。

正是因此,赵顼想要改革变法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富弼。

不过此时,这位老大人已经是垂暮之年,乘着皇帝恩赐的小轿子,在儿子的搀扶之下入宫。

几十年的沉浮,富弼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青涩的少年,老成持重的他,并没有带给年轻的皇帝多少惊喜。而是给出了一个忠告:为帝王者,切勿喜恶示臣子!

什么意思?作为皇帝,千万不要让臣子知道你喜欢什么,厌恶什么!

至于这么高深莫测吗?当时赵顼光顾着失望了,加之登基不久,帝王心术也懂得不多,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君心难测,更不理解富相公一片良苦用心!

所以当皇帝表现出变法强烈的,甚至狂热的支持时,会给官员们一种明确的“方向感”。

官家很高兴,并且赞赏嘉许之后,各级地方官自然就兴奋了,推行青苗法的热情也越发的高涨。

于是乎,皇帝赵顼下诏书,从夏季开始,青苗法在大宋朝全境开始推行。

至于先期开始试点青苗法地区,官员们更是迫不及待地开始了第二轮青苗粮的发放。

结果可想而知,比前一次更加不顺利。

上一次,百姓们不明就里,了解不多,参与的人数不少。

可有了一次惨痛的经历之后,哪个还愿意傻不拉几的来第二次呢?

也许真正贫苦之人,确实需要青苗钱来渡过难关,维持生计,渡过艰难。但对于大部分殷实之家,尤其是那些做担保的上等户而言,愈发的避而远之。

一次的实验已经证明,总是有那么一些人,借款之后无力偿还,这些部分都会成为上等户的烂帐。半年下来,他们已经损失惨重,有的已经伤筋动骨,有的已经触动根基。

一家一户早已视青苗法为洪水猛兽,要是再来一次,估计谁也承受不住,听闻官府再次派发青苗钱,一个个都惊恐不已。

没错,绝对是惊恐!

这是皇帝赵顼与王安石所不能预料的,当然了,目前他们根本不知道存在这种情况,即便是知道了,也未必会当回事。

地方官们在乎的只是政绩,在乎给朝廷交上去一份满意的答卷。同时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们能够从中获利不少,两全其美的事情,何乐而不为?故而态度十分强硬。

最新小说: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穿越大唐当股东 归藏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江边的月亮 九州立志传 嫡女重归 万历小捕快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