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 > 第258章 各司其职,同步发力

第258章 各司其职,同步发力(2 / 2)

税收改革的影响太大,成都高层经过商议之后,决定还是以南中为试点,观察之后再行议定。

于是老刘又打算先从改良官员薪俸开始,儿子那话怎么说的来着……缩小贫富差距?

现如今沿袭旧制而来的各级官员薪俸,其实是十分不合理的。

主要体现在低的太低,而高的太高。

虽说有些官员能当上官,原本就不是很在意这点薪俸。

可也有的人是真靠这些微薄的薪俸养家的,而且往往正是这部分人,更加廉洁奉公。

反而倒是能身居高位者,并不差这三五百石,却拿着高额的俸禄。

曾经出过这么一件事,有一个小县的县佐,竟然因为薪俸不够吃用(不足百石),在冬日在家中冻饿而死。

事后还被引为一段佳话,称颂此人的廉洁。

刘禅第一次听说的时候,就觉得这事儿挺扯淡的。

这件事难道不是制度上的耻辱吗?是应该称颂的事儿吗?

称颂这种悲苦的目的,莫非是要让其他基层官员都学他,全都把自己饿死?

你有称颂这种可悲之事的功夫,为什么不干点实事儿呢。

刘禅与老刘谈及此事的时候,老刘也深以为然。

眼下利用这个空窗期,又是刘氏中央声望最高的时候,正是改革的好时机。

简单说就是上减下增,当然如今大家名义上都是大汉朝廷的官员,即使改也是改实不改制。

也就是应发工资不变,只改实发工资。

高层大都是自己人,推行没什么阻力,基层则很多都是益州本地人,所以此举还变相提高了益州本地人的待遇,进一步拉近了中央和本地士人的关系。

不仅诸葛亮与法正在忙,刘巴也在主持继续改进荆益的经济状况。

当今社会不同于后世,农业才是当之无愧的经济支柱,归根结底这是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但也不是说其他经济生产就不重要了,只是占比普遍不高。

而刘巴对占比不高的理解是:潜力巨大。

在刘禅开始控制赵氏商号经商之前,诸葛亮已经看到了蜀锦的强大吸金能力。

而如今刘巴不仅延续了诸葛亮的战略,继续鼓励民众种桑养蚕贩卖,同时扩大锦城规模,规范锦官对锦城的管理。

官营私营两条渠道扩大生产经营,加上刘禅的葡萄酒产业,力求打造成益州的拳头产品。

是贵族,就要穿蜀锦,喝陈酿葡萄酒。

不然那还算什么达官贵人?算什么名士风流?

何以彰显你高贵的气质?太丢人了好吧。

这种思想不知具体从何时开始,已经随着出入蜀地的文士、官员、大户,还有商贾们流传了开来。

渐渐形成一股流行风潮,刮进了魏吴上流阶层之中,大有先兵戈一步“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之势。

魏吴两地产的锦衣华服、酿的水酒大都败下阵来,只有杜康由于有着曹老板生前的代言,在北方市场尚有一战之力。

在高度白酒还没有出现的当下,经刘禅与诸葛亮改良的葡萄酒,尤其是陈酿版本口味醇厚绵长,可谓一枝独秀。

再加上有意识的宣传造势,以及上层将其当做战略之一的重视,方有今日局面。

不仅蜀锦与葡萄酒在商业上大获成功,随之而来的还有直百钱在魏吴两地的私下流通。

自董卓当初滥造劣质五铢钱,将这套货币体系的信用玩崩之后,曹魏也曾试图恢复,但终以失败告终。

再加上战乱造成的物资短缺,百姓为了不受通胀影响,纷纷回归了以物易物的状态。

却没想到,老刘当初为了解决府库空虚打造的直百钱,反而利用这个机会与其强势商品,渐渐有大行其道的趋势。

除了军事装备之外,在经济、制度等其他方面,老刘集团也都渐渐开始发力了。

而这些,则更加难以被对手察觉……

(本章完)

最新小说: 公主成群,赘婿家里放不下了 穿越大秦,打造最强经济体 教皇请登基 三国:重生阿斗,我一统天下 诸天万界修改历史系统 无敌小侯爷 家父李隆基 天运投胎啦!靠心声助娘亲巅峰 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从靖康之变开始,缔造最强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