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文字的力量(1 / 2)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无数网友在细品这两句话,越品就越是觉得荒谬绝伦。

什么叫把石头还给石头?

人家石头本身就在大地上稳稳的,风雨都拍打不动。

再说了,

为啥人家石头就是你的了?

还还给石头?

荒谬!

还有让胜利的胜利。

简直莫名其妙,主谓宾都完全不清晰,让人不知所云。

但为什么,

偏偏连起来听,却是那么有味道呢?!

“你看你看,他又来了,幻想之中,就把路边的石头当作自己家的了,还还给人家呢!”

“这两句话不能细品,越品越觉得是精神病人的胡言乱语,可刚才我明明听得那么震撼!”

“不是,我觉得其中很有深意啊,先是赋予了石头情绪,然后再从中剥离,诗歌的韵味就出来了。”

“后面那句也不是胡诌,胜利本来就用名词、形容词和动词三种用法,他是在诗里混用了。”

“但还是古怪,哪里来的石头,又是哪里来的胜利?”

“纯粹是诗人脑海里的幻想吧,癫狂的想象,天马行空一样的作词。”

“不愧是你,院长先生!我宣布你再次出院!”

弹幕陷入到了狂欢之中,趁着余景稍微停顿的间歇,掀起了讨论的狂潮。

在他们看来,整首诗能够有这么两句话,够了!

正如很多人对那些耳熟能详的古诗词,往往也只能够背出其中最为出名的一两句话。

至于全诗完整背诵?

对大部分人而言,是有难度的。

所以,即便是历史上流传千年,传颂至今的伟大作品,

也并非是全篇都是质量绝佳之作,只要其中有一两句朗朗上口,方便记忆的金句名句,就足以流芳千古。

或者说,

判断一篇作品有没有被流传的价值,也要看它其中有没有能够被人一眼铭记的绝佳金句。

这是记忆点,是传播点,是引爆点!

当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一两句话之上,镌刻在所有人脑海深处之时,

再去讨论诗篇整体的质量,在传播层面,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比如俞东孙,尽管他是四线大作家,著作等身,生涯里写下了不少于一千万文字。

但想起他俞东孙,大部分读者其实是没有能够在脑海里浮现出某句经典语录的。

最新小说: 娱乐:参加恋综,咋都是阴间技能 综漫:开局帝骑,救下小鸟游六花 盗墓:开创长生世家 我祁同伟端大狙,牵狼狗闯进部路 四合院两个穿越者的年代故事 诸天酒馆,开局接待白素贞 从精神病院逃出成影帝 高武:杀敌升级,我有无数战果 无限流:两大美女的奇幻穿插 影视:开局执掌监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