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在季汉当丞相 > 第二百一十二章抚民以生

第二百一十二章抚民以生(2 / 2)

“其一,广纳贤才。主公身为高祖苗裔,帝室之胄,又有击破董贼之功,倘若肯虚心纳谏,则天下士子争相攀附。人心所向之处,大业可期也!

其二,招募勇士。无论是想匡正天下,亦或是讨贼平乱,都需扩军强兵。如今我军将士方才数万人,尚且不足以成事。

其三,治理民生。天下事,说白了不过钱粮二字。而钱粮从何处而来,无非是百姓上缴赋税。只有先让百姓活得下去,府库才能充裕,届时便诸事可为。”

荀彧洋洋洒洒一套长篇大论,听得荀谌、荀攸二人连连点头。

但张恒却苦笑道:“文若所言有理,但还是太宽泛了些。事务总有千丝万缕,却也需要从头捋起。眼下当务之急,该以何者为先?”

刚才荀彧的那套策论,不能说不好,只能说是正确的废话。

因为他只给出了大致的方向,却并没有给出确切的可行路径。

这次回答的却是荀谌,只见他拱手道:“在下以为,当三策并用,不分先后。”

“此言何解?”

荀谌笑道:“就以当今之事而论,等我军击败昌豨之后,自然该进逼郯县,处置陶谦老儿。之后,却又得陆续向徐州五郡发布告示钧命,将其牢牢控制在手。至于不从者,又得派兵征讨。在此过程中,正好可以招贤纳士,治理民生。”

闻言,张恒才终于点了点头。

“不错,友若所言有理。”张恒笑道,“既如此,咱们今日便议一个章程出来。”

说罢,张恒转身,又开始在青石板上奋笔疾书。好半天之后,才终于停了下来。

又不知从哪弄来了一个树枝,正如后世老师敲黑板一般,开始整合讲述着自己的计划。

“我意,关于徐州之事,理当先易后难,逐步掌控。

第一步,进兵东海,铲除陶谦。

第二步,宣示州郡,征讨不臣。

第三步,改弦更张,整顿吏治。

三步之内,咱们就要助玄德公掌控整个徐州!

最后……”

说着,张恒再度转身在青石板上写了起来。

三人定睛一看,却正是四个大字——抚民以生!

张恒将炭笔扔在一旁,拍了拍手,叹息道:“去岁年末,州郡举我为孝廉,我便入京接受朝廷考核,却不期途中遭遇流寇盗匪。数十人的护送队伍,尽数丧命贼手,幸得家仆拼死救护,我才得以逃出生天,却也如丧家之犬一般,惶惶不可终日。

诸位试想,我带着数十名家仆,尚且差点丧命于贼手,那些手无寸铁的过路行人,又该是何等遭遇?”

说这番话的时候,张恒的声音不大,甚至是有些低沉,却听得场中三人一阵揪心,他们完全能理解张恒当时的境遇。

“之后,我在封丘县遭遇玄德公,便一同赶往酸枣会盟,踏上征讨董贼的战场。

所过之处,却都十室九空。百里无人烟,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哪怕是昔日繁华如梦一般的河南尹故地,如今也只剩三两孤魂野鬼。

人常言,飓风过岗,伏草惟存。这乱世中的百姓,正如飓风中的伏草一般,漂泊无依,存亡无助,求活无门,生死皆仰天意。

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

所以我时常沉思,世道何以沦落至此。那些百姓,他们不过是求活而已,又何错之有……”

说到这里,张恒眼中满是悲悯,声音却渐渐清朗起来。

“后来我明白了,疾风知劲草,板荡见忠臣。越是世道凋零,我辈读书人就越应该逆风而起,助君王平定乱世,使百姓有立锥之地,还这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如此,方不负我等十数载寒窗苦读,诸位以为如何?”

听到这里,三人全都满脸严肃,起身对张恒一礼到底。

“主簿大志,我等佩服!”

有些人活着,不想让别人活。

有些人活着,想让别人活得更好!

最新小说: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大秦: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 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天下长宁 晚妆媚 大唐天将军 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 养蛊人在红楼的邪异人生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