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穿越言情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6章 稿费与回家

第6章 稿费与回家(2 / 2)

“想好了?”

“想好了!”

“好吧,念在你这么真心真意的份上,我就帮你问问我师父吧。”王洁抿了抿嘴。

方言勾起嘴唇,“谢啦,不管事成没成,改天我都请你吃饭。”

第2/2页)

“免了吧,你还是省点钱,给你家里多买点东西吧。”王洁扬了扬手,“我呢,也不要别的,你就多写几篇《牧马人》这样质量的稿子给我就好了,不多,三篇,不,五篇!”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尽量。”

方言听到“五篇”,露出尴尬又不失礼貌的笑容,下一秒,挥手告别,撒腿就跑。

“诶,你别跑啊。”

王洁大声喊道:“五篇不行,就三篇!”

………

“三篇?那还不得要我老命。”

下了公交车,方言摇了摇头,自言自语。

余晖之中,一道黑影拖在地上,麦乳精在手里摇晃,写着售价3.05元的发票揣在兜里。

腰包鼓起来了,花钱自然不用束手束脚。

本来想到全聚德买烤鸭,一只可要花掉工资的五分之一,甚至更多,没成想还没复业。

又想买点肉,但没有肉票,非要买的话,就要去朝阳门的鸽子市场。

原先是一些遛鸟养鸽子的一群人玩的地方,慢慢地变成了一个民间集市,尤其是票证制度一出,限定了每户每人的口粮和物资,总有这样那样的情况,粮票面票这些量满足不了一家人的消耗。

于是乎,就有了私下交易,有以票换票,也有以钱换票。

但这种买卖终究见不得光,光天化日之下,卖的要小心,买的也未必敢大胆掏钱。

寻思了半天,方言只是做罢,虽然《燕京文艺》每天补贴2块,兜里还有30多块,但稿费没到手之前,要靠这些钱维持到返城。

买了票,就不剩几个子了。

干脆给小妹方燕买瓶麦乳精,给家里带了十斤白面和十五斤玉米面,买了这些粮,花了10多块,又给姐姐方红准备了个带插画的笔记本。

兴匆匆地回到南锣鼓巷,天已经暗下来。

但再暗,自己也认得那座大杂院。

他们家就住在中院的正房,三十多平方,一家五口的时候,相当拥挤,父亲方援军过世了,空间才富余起来,但方言宁肯不要这种富余。

左边的厢房,住着他的青梅,苏雅一家。

孤儿寡母,她的爸爸跟方援军都是挂面厂的工人,全都死于一场锅炉爆炸的事故。

那个年头,锅炉有个表,得有人看着,不能过了阈值,过了压力大就会爆炸,一旦这个看的人睡着了,或者开小差离开了,就很危险,偏偏那一天,负责的人竟然跑去谈恋爱。

结果,锅炉压力容器承受不住,方援军紧急抢救,功亏一篑,葬身在火海当中。

苏雅的爸爸最无辜,刚好在洗菜,却被锅炉里的滚水冲出来,直接烫熟了,整个一米七几的人被烫成个一团,惨不忍睹。

苏雅的妈妈,赵红梅赶到现场,和杨霞一样,直接昏死了过去,最后是住在右边厢房的刘建军的父亲,刘东方帮两家收的尸。

方家和苏家得到挂面厂的补偿,但因为自己当时的年龄还不到,只能由方红顶上方援军的班,至于苏雅这边,得到了个入厂的承诺。

高中毕业之后,直接是正式工。

之所以自己家没有像苏家一样,也给方言争取一个入厂的承诺,因为70年代的知青政策,一家如果是多个子女的话,可以留一个不用下乡,独身子女,甚至可以不用下乡。

另外,被工厂招工的,也不用下乡。

杨霞把这个名额给了方红,既保证了自家的生活来源,也让姐姐免于下乡,更能把这个多子女保一个的宝贵名额,留给小妹。

鬼知道等小妹成年的时候,要不要下乡。

这样安排,就只需要他一个下乡就够了。

“妈!姐!小妹!”

方言抹去在眼眶里打转的泪花,望着亮着灯火的屋子,深呼吸口气,边走边喊。

“我回来了!!”

最新小说: 大明之至尊传奇 穿书后我带孩子找到他们早死的爹 综武:明教教主,收服芷若语嫣 掀翻综武世界的疯子 综武:开局一万不死彪形大汉! 一统综武后,再次入侵平行世界 无限武道求索 明末问鼎 这泼天富贵咋就落到我家了 影视:我为庆帝,开局收长公主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