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古代言情 > 港岛:百年家族的发家史! > 第一章:【繁华初启】

第一章:【繁华初启】(1 / 2)

1946年的港都,自战争落幕以来,城市人口已由原本的60万迅猛增长至近100万。这座城市的拥挤程度犹如繁星点缀。

尽管战后残留的废墟与房屋短缺加剧了困境,但人们并未被压垮。

他们在街头巷尾巧妙地安顿,如艺术家般布置自己的临时家园:薄薄的草席铺成床,竹筐、扫帚和炊具有序排列,甚至在狭窄的空间里,孩子们也能找到属于他们的游戏天地。

这个时期,廉价劳动力与未来的经济潜力如磁石相吸,等待着资本和技术的涌入,共同孕育了香港接下来几十年的繁荣奇迹。

当时,城市天际线的至高点无疑是“新汇丰银行大楼”。高达70米,屹立于远东之巅,它不仅是首个装备空调的大厦,还曾见证了日本统治时期的风云变幻。

战时,它曾是政府的象征,铜狮一度被日军运往别处,然而战败后,它们在麦克阿瑟的命令下回归,成为历史的见证。

1946年的香港,法规严格限制民房高度,五层已是极限。

居民们居住在传统的唐楼和骑楼中,交易物业以“栋”、“幢”计,而“分层出售”和“分期楼花”的概念尚在萌芽阶段。

直到1948年,吴多泰和1954年的飞艇泰才将其引入市场,改变了人们的购房方式。

随着财富精英和企业家的涌入,1949年的房租飙升至令人咋舌的水平。

租客需支付高昂的“顶手费”和月租,房东在短短两年内就能收获丰厚回报。

然而,奇特的现象出现了——地产价值因战事忧虑而下跌,而租金却因市场需求而居高不下,如宁波包家在1948年租下一间千尺物业,顶手费已高达2万港币,每月租金更是惊人的450港币。

1946年的港币汇率稳定,1英镑等于16港币,1美元则兑换4港币。

警察的月薪120港币,银行普通职员100港币,这些数字在当时显得颇为可观。

生活成本相对低廉,如乘坐电车只需3分钱,天星小轮横渡港岛九龙只需5分钱,一块面包仅售3分,而在中环,“镛记酒家”的炒河粉虽小贵,也只要三毛钱,而粥的价格已经悄然涨至8毛。

1946年的维多利亚港畔,香港的风貌犹如一幅独特的画卷。

在这个时间点,工人们如同齿轮般运作,多数工厂的日程表如同钟表般精准,每日16小时的辛勤劳作,工资仅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那微薄的30100港币,象征着他们的辛勤与坚韧。

然而,正是这种低廉的劳动力,孕育了香江的工业奇迹,从塑料制品到服装纺织,再到玩具和生活小物,它们如同璀璨的明珠,照亮全球市场。

对于年轻人来说,成为警察或者加入社团(码头工人的另一种形式)比进入工厂更受青睐,女性的选择同样反映出社会价值观,她们宁可做富人家庭的女眷,也不愿委身于贫穷的伴侣。

这是一个法律交织的时代,资本的力量在这里无处不在,金钱与权势成为了衡量一切的标准。

街头的风景则是中西交融的风情画,妇女们的衣饰既有传统的白衫黑裤和麻花辫,也有现代感的旗袍,少妇们身姿绰约,如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男性群体则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风貌,有的是朴素的汗衫长裤,有的则是衬衫配上笔挺的西装,配以油亮的头发和腕间的腕表,象征着社会的分层。

繁忙的街头行人,步伐匆匆,映射出战争过后香港的复苏活力。

1946年的交通网络中,黄包车作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电车和新兴汽车共享街道。

那时的出租车数量寥寥,不足200辆,私人汽车和货车则稍多。

车夫们,如同这座城市艰辛生活的象征,他们以强壮的身躯承载着客人的需求,尽管衣着简陋,赤脚或破衣上身,但那份执着和坚韧让人印象深刻。

最新小说: 夜色浓时 四合院:融合万物,破防全院禽兽 重生2000:我,股神制霸全球 四合院:开局就离婚,下乡当大佬 让写纯爱,你说永失吾爱举目破败 开局截胡顾佳蒋南孙,乔英子倒追 柯南:穿越后,开局揭穿柯南身份 美食:我重现了华夏百大绝迹名菜 港片:万亿美金,邓伯求我当龙头 拍短剧日收过亿,女星争抢做女主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