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考城隍(2)(1 / 1)

张浩身处一个交织着古代书房,正面临着一个别具一格的难题:怎样在一屋子在自己看来都散发着历史沉香的古籍中,妥帖地安置那些代表着现代法律智慧的书籍,同时确保自己在需要时能够毫不费力地取阅。这个问题对于他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激发灵感的源泉。

由于在现代社会长期整理法律书籍,他早已对此类工作轻车熟路。但这次情况有所不同,他需要将这些现代知识与古老的智慧相融合。经过深思熟虑,张浩决定以他一贯的细致与周到来应对这个挑战。

他首先对书房的布局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但又不失精致的改造。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尺寸和重量的书籍,他特意增加了一些设计精巧的可移动书架与隔层,这样一来,无论是厚重的古籍还是轻薄的现代法律读本,都能有其恰到好处的归宿。在摆放时,他巧妙地让古籍与现代法律书籍交错而置,依据内容和主题的相关性进行分类归并,使得整个书房在视觉上既保留了古典的雅韵,又透露出现代的明晰与逻辑。

但视觉上的和谐只是第一步,张浩知道,真正的考验在于日常的使用便捷性。为此,他精心设计了一套标记系统。在书架的边缘,他贴上了细致入微的标签,这些标签以特定的颜色和符号来代表不同类型的书籍:古籍用沉稳的红色标签点缀,而现代法律书籍则配上了冷静的蓝色标签。这种直观的视觉区分让张浩在需要时能够迅速锁定目标,无论是想要温习古代的经典还是查阅现代的法条,都能信手拈来。

然而,仅仅依靠视觉标记还不够,张浩又进一步制作了一份详尽无遗的书籍索引。这份索引不仅记录了每一本书的精确位置,还包括了书籍的简要介绍和关键内容摘要。他将这份索引放置在一个精心挑选的文件夹中,文件夹则被放置在书房入口处的显眼位置,这样每当他进入书房时,都能一眼看到这份宝贵的“导航图”。

书房的秩序与整洁同样重要,张浩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书籍管理制度。每次取阅书籍后,他都会要求自己及时将书籍归位,确保书房的每一个角落都井然有序。此外,他还养成了定期清理和整理书房的习惯,无论是古籍还是现代书籍,他都会仔细检查其保存状态,及时修复受损的书籍,确保每一本书都能以最佳的状态呈现在他的面前。

通过这一系列精心设计和严格执行的管理措施,张浩不仅成功地将古籍与现代法律书籍和谐地融合在了一起,还确保了自己在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随时随地、高效便捷地取阅所需的书籍。他的书房不仅成为了一个知识的宝库,更是他灵感的源泉和心灵的港湾。

嗯,张浩也只是这么想想,实际上这些书籍只在他手上出现了一瞬,就被他收了起来。

“哦,我的金手指,是律书。”

张浩在脑子里继续翻看着其他法律书籍,这些书籍记录现代那些法律智慧和社会进步。张浩意识到,他有机会将这些先进的法律理念带到这个聊斋世界中,为这里的劳动者和弱势群体争取应有的权益,推动社会的进步。

这可不是人干的事儿。张浩深知这项任务的艰巨性,但他也坚信,只要有信念和毅力,就能够实现张云的遗愿,也能够完成自己的使命。他站起来,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月光,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唉,从此以后我就是张云,一个倒霉蛋。

张浩将以古代张公子的身份,在这个聊斋世界中,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劳动者争取利益,推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他知道,这是张云的期望,也是他自己的责任。他将带着这份责任和使命,勇往直前,不负所托。他轻轻地翻开每一本书,感受着纸张的质感,闻着书香,仿佛能透过这些文字看到张云昔日刻苦攻读的情景。

在整理书籍的同时,张浩也在努力地搜寻张云留给自己的记忆,试图拼凑出张云的过往。他闭上眼睛,让自己的心灵沉浸在那些零碎的记忆片段中,感受着张云曾经的喜怒哀乐。每一段记忆都仿佛是一块拼图,逐渐拼凑出一个完整而鲜活的张云。

张浩深深地感叹,张云作为一个读书人,他的勤奋和努力真是令人敬佩。在记忆中,张云总是秉烛夜读,无论寒冬酷暑,都从未放弃过对知识的追求。他的书房里堆满了各种经史子集,每一本书上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批注和心得。这种对学问的执着和热爱,让张浩感到自愧不如。

现在,张浩不仅要接替张云照顾好他的父母,更要肩负起张云未尽的责任和使命。他明白,从现在开始,他就是古代的张公子,一个去地府代九年城隍的读书人。这个身份既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责任。他将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这个聊斋世界带来更多的公平和正义。他知道,张云是因为自己所学和遇到的事情相悖,这才在看到后世法律后一直想要改变自己生活过的那个世界。

作为一个读书人,张云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着儒家所倡导的仁爱、礼义和孝道。他尊崇孔圣人的教诲,注重家庭伦理和亲情孝道。他开始理解张云内心的挣扎与不甘,一个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读书人,却在现实中看到了太多的不公与苦难。

然而,命运却对张云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地府的一次招考让他不得不离开深爱的父母和熟悉的阳间,去担任阴冷的地府城隍。这让张云在生前一直耿耿于怀,他无法接受自己未能尽孝的事实,也无法释怀让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和无奈。

在地府度过的几百年里,张云虽然身处阴暗之中,但他的心却始终向往着光明和希望。他窥见了后世的些许情景,看到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他特别关注到了几百年后的东方大国,那里的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社会制度也日趋完善。

令张云感到震惊和欣喜的是,那个国家竟然有《劳动法》这样的重要法律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在他所在的时代,劳动者往往受到剥削和压迫,他们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而这部《劳动法》的出现,无疑为劳动者撑起了一把保护伞,让他们在工作中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保障。这对张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概念,也是他对后世法制社会的深深羡慕。

他想象着那个社会中,劳动者在辛勤付出的同时,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和尊重。他们不再像他所处的时代那样,只能默默忍受着剥削和压迫。这种羡慕转化为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他希望那个充满公平与正义的社会能够真正实现,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享有应有的权益和尊严,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为了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景,张云决定用自己几百年在地府修来的功德换了一个机会。他深知自己无法亲自去改变那个世界,但他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影响它。于是,他选择了张浩这个现代律师,让他进入到聊斋世界。他希望在这个充满奇幻与神秘的世界里,张浩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为劳动者争取利益,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想到这里,张浩已经从穿越的震惊中缓过神来,耳边就传来一个微弱却充满恳求的声音。

那是张云临终前的遗言,他的声音虽然微弱,但每一个字都透露出坚定和期待。张云因为意外离世,他心中充满了遗憾和不甘。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得到暂代城隍九年的补偿,想要弥补生前的遗憾,他恳求张浩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代替他继续活下去,扮演好张公子的身份,照顾好他年老体弱的双亲,为他们养老送终。

因为他已经被地府选中,要代宋公子当九年城隍,这让张云心里很是不甘。

张浩已经明白,这是在聊斋的世界。

当长山张公子得知宋公子因孝道而获得了九年假期以侍奉老母,而自己却需即刻接任城隍之职时,他心中感到不满。

在这个奇幻的世界里,法律与人间的律法有所不同,更多的是基于道义和神明的裁决。

张浩站在空旷的房间里,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感受。他不仅对张云的离去感到惋惜,同时也对自己肩负的责任感到有些惶恐和不安。他知道,自己将代替张云尽孝于他的父母,这是一份沉重的责任,但他也深知这是一份难得的机缘,能让他在这个陌生的聊斋世界中发挥自己的力量。

对于张云所描述的后世法制社会,张浩能感受到张云的新奇与向往。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最新小说: 乌龙院:悟性逆天,五岁创佛法 地球都流浪了,只好去掠夺三体了 我!毒士区长孙连城,坑哭李达康 人在航海,是克苏鲁 你侯亮平查贪,关我塔寨什么事? 霹雳之四境航空 我在航海打造克苏鲁 我的昆明姑娘 我上讲台念情书,高冷校花后悔了 这个忍者很柯学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