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七百九十一章 太傅

七百九十一章 太傅(1 / 2)

更早时候悲伤就在蔓延,听闻赵祯死了,许多老百姓发疯地跑到午门外听候消息,然后盼望一个奇迹,最后嚎哭。

郑朗的倾诉,才唤起大臣心中那份良心。

韩琦冲富弼使了一个眼色,自己肯定与郑朗扛上了,说什么也没有用,但国家重要,这样下去不行啊,富弼,你得想一想办法。

富弼也感到悲伤,他是一个谦谦君子,更知道有赵祯这样异类皇帝的宝贵,不过还得顾着大局,劝道:“行知,国家还要处理许多政务,不是悲伤的时候。你有什么话一口气将它说完吧。”

郑朗额首。

将泪水拭去,说道:“彦国,先帝让臣守好大宋江山乃是最后对臣的遗言,之前还对臣说过一句话,人在情在,臣就承诺替陛下照料好四位公主殿下。”

一生自认为自己是范仲淹学生的贾黯道:“真有此言?”

若有,姓质截然不同的,也就是先帝看到赵曙的狼心狗肺,为了国家不产生变动,仍然将皇位交给赵曙手中,在大家与小家面前毅然选择了大家。赵祯这一生将会得到进一步升华。

“直孺,当时边上还有内侍,你认为我会不会说假话。”

贾黯一拱手,说道:“我错了,以行知之高义,我不当质疑的。”

他的话,也代表着大多数士大夫的态度。

其实从郑朗身上也能看到赵曙忘恩负义的蛛丝马迹,赵祯末年四大名臣,郑朗、富弼、韩琦与文彦博,庞籍去世不算。赵祯去世,赵曙继位,加赏诸官是官加一级,当然这个加一级意味着无数金子失去了。不是差官加一级,而是实职官,也就是各个官员薪水涨了一级。以前赵祯活着的时候,象诸位宰相多实职六部尚书或者六部侍郎中的一个,如今数位宰相带着一个尚书外加一个侍郎。这就意味着要领双份工资或者三份工资。仁宗末年四大名臣又格外的优待。文彦博虽在西北,赏赐不断。但只有一个人什么也没有,郑朗。

大家看到郑朗,还想到一件事,那就是对两国使者的态度。

耶律洪基刚刚经过一场大乱,但听闻赵祯去世,十分感伤,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痛哭了大半天,又将赵祯生前穿过赠给自己纪念的衣服建了一座衣冠冢,还将赵祯的画像供在皇宫中。这个画像很有来历的,耶律洪基对赵祯十分崇拜,求赵祯的画像。大臣担心耶律洪基用来施巫术。赵祯毅然给了这幅画像,耶律洪基亲自排列仪仗出宫隆重迎接。

然后派使者前来吊唁,为国书的处理发生一些争执,辽国使者没有见到赵曙,更没有按照惯例赐酒五行,辽国使者只好不甘心地回去。

契丹派使者过来吊唁,也到了西夏。

不过此次李谅祚野心勃勃,他幼年时就听到没藏讹庞谈论宋朝两大掣天支柱,一个是赵祯,一个是郑朗。赵祯去世,郑朗似乎不得重用。不害怕了,因此将奏表公开称为国书。第二个李谅祚乃是史书的叫法,当时还称为赵谅祚,李谅祚擅自换赵姓李。实际李谅祚还是李谅祚,但于国书上公开称李谅祚那是不许的。国书更不妥,事实是国书,不过公开称呼,西夏没有资格称为国书,是表奏。两者有着严重的区别。

让赵曙发生,询问群臣。

司马光认为有传言说皇帝无法正常工作,夏国使者野心不诡,能在边境发生不好的事,要求赵曙出面接待。

赵曙没有接见契丹使者,却接待了西夏使臣,尽管也诘问了西夏,勒令遵守旧式条约,但中间交谈很长时间,同时命人坐赐茶。此时还没有走,就在京城里。

不看郑朗不知道,一看郑朗,大家不由皆产生一个猜想,是不是只要对先帝好的,就会遭到赵曙的仇恨?那怕就是强大的辽国,都会让赵曙仇视?

一旦产生这种想法,会是十分可怕。

毕竟参加扶立之功的大臣少之又少,韩琦、欧阳修、张绬等少数人。就是进谏赵祯扶立皇嗣,也未指定那一个皇嗣。更多的大臣与郑朗一样,没有参与没有反对,相反的,他们与郑朗也差不多,深受赵祯之恩。那么自己是不是在新皇帝排斥之中?

但现在就是倒戈,看看韩琦的遭遇,也未必太理想。

仿佛知道大家的心思,郑朗继续说道:“先帝驾崩之时,臣做了一个恶梦,梦到陛下来看臣,又再次让臣守好国家,也顺便替他照顾好几位公主。然后升上天空,臣在下面怎么拉也拉不下来,醒过来冷汗涔涔,若有半点虚言,我愿遭到天打雷轰。”

曰有所思,夜有所梦,未必灵验,但在这时代,托梦的说法普遍能相信,郑朗不发恶誓,大家也不会相信郑朗说的是假话。值得吗?郑朗能为赵祯半夜白头,赵祯为什么不向他托梦?

继续说道:“群臣媚,杨广到为炀帝,魏征谏,唐太宗成为明主。臣下有匡正君主之责。”

大家眼中一亮,皇帝做法很不好,但可以强行将他矫正啊,反正祖宗家法,不杀士大夫,怕什么。郑朗又道:“我庄上有五个先生,有后进的末学进士,有的仅是一个普通士子,就是他们,还在探讨大道所在,以求一个开万世太平的法则。我们皆受国恩,为什么不能替这个国家做一点事。若连心中的大道之心,正气之心都失去了,还有什么资格称为国家大臣?”

这一说,让许多士大夫热血澎湃。

富弼苦笑起来,郑朗为了先帝,用心了!这一番话说出后,无疑对群臣说,你们深受先帝之恩,如今大道泯灭,为什么不去战斗?不能这样啊。马上国家又乱了,道:“行知,即便如你之言,中书与两制出诏,允两位贵人出家为道,为先帝祈福,但进了道宫,贵人与公主殿下能快乐吗?”

郑朗淡淡说道:“无妨,济宁观马上会有一个小小的产业,足以让两位贵人,四位公主衣食无忧。”

“产业啊,”富弼呻吟道。

不用说,又是出自郑朗手笔,关健是郑朗的产业,那一项不是惊人的收入。但若是郑朗一上来说出产业二字,大家会反对,不行,得收为国有。现在才说出,谁个好意思说。

一个在皇宫里遭到打压,连所居宫殿都让了出去,一个虽为道士,居住在济宁观,不但挂着公主的身份,一年还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缗的收益,那一种更幸福,不用说了。

蔡襄还是忍不住,道:“为什么行知以前不说?”

“君谟,仅是曰常民生上的一个产业,国家多之无益,少之也无妨,先帝为国家苦了一生,还要与公主殿下争吗?”

蔡襄无言。

他也不知道,一旦沾上曰常用品,那一项收益都是惊人的。但有几个大臣现在就明白这个道理?

“先帝托臣之事,没有托诸位,可诸位那一个没有受先帝皇恩,拜托了,”郑朗说着深施一个大礼,从待漏院离开。

诸臣上朝。

他们反感赵曙的做法,也不赞成郑朗的做法。郑朗说得详细,心地是好的,可将三个两三岁,三四岁的小公主放在道宫里长大诚仁,又成何体统?

先是吕大防,手持牙笏走出来,问道:“太后,陛下,臣风闻内宫之中,三位先帝公主因陛下口诏,迁出故殿,可有此案?”

赵曙不说话,这个不说话一直持续了好几个月。

最新小说: 九州立志传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嫡女重归 万历小捕快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江边的月亮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穿越大唐当股东 归藏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