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况(2 / 2)

唐朝版图

唐朝全盛时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均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一。新罗、高句丽、百济、渤海国和ri本等周边属国在其政治体制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在唐朝的前半叶,社会、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文化先进,是历史上天朝向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大输出时期,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也给十六国以来进居塞内的各个民族提供一个空前的交流融合环境,统治者亦从外族文明汲取诸多。唐朝的后半叶,处于天朝历史的转型期,土地、盐铁、赋税制度的改革标志着社会的变化,自中期以下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工商业的兴盛上。[4-]

历史编辑

大唐开国

大唐高祖李渊

大唐高祖李渊

唐朝皇族出自陇西李氏,[]一说十六国的西凉开国君主李暠是其远祖,在当时李氏家族也是北魏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重要成员。[4]陇西李氏从秦代开始就是著名的武将军人世家,涌现过西汉飞将军李广和秦国名将李信等著名将军。而《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则称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又名李聃)的后代。北周时期,奉行关陇集团的本位政策,李氏被赐胡姓“大野氏”。北周末年,隋文帝恢复其为李氏[][4]。隋朝在大业年间,由于隋炀帝滥用国力与三征高句丽的失败,导致隋末民变。[]李渊见天下大乱,隋朝的灭亡不可扭转,便生出取而代之的念头[]。

大业十三年(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以尊隋之名起兵,一路势如破竹,十一月攻占长安,拥立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年)三月,隋炀帝死,五月,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国号“唐”,改元武德,定都长安,隋朝灭亡。杨侑降为希国公,置居长安,次年五月去世。而后,李渊册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4][]

北周和南陈以及隋初留下的丰厚的财富,被隋末动乱破坏殆尽,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也骤降到余万户[],外部东突厥空前强大,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属于东突厥,内部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也臣服于突厥[-],突厥想效仿北魏道武帝入主中原[],外敌空前强大,中原王朝却被内部的分裂混战严重削弱,局势十分严峻。[]

李渊入主关中前,先派使吹捧占据河南的瓦冈军李密,使其成为中原的屏障。入主关中后派李世民平定西北金城的薛举、薛仁杲,派唐使安兴贵、安修仁生擒武威的李轨。年,派李世民击败入侵河东(今山西南部一带)的刘武周、宋金刚,而后洛阳郑帝王世充与河北夏王窦建德联合抗唐。年,李世民击溃联军,俘窦建德,王世充投降。窦建德的余部刘黑闼也被李建成击溃,河北至此平定。年,辅公祏率杜伏威余部在丹阳(今江苏南京)反唐,隔年被唐军俘杀,割据江陵的萧铣则于年被李靖、李孝恭率军平定。翌年,岭南冯盎降服,又虔州林士弘死,因此唐朝基本统一汉地。[-][4]

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

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为了皇位而斗争,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控制长安。李渊深知形势,于是禅让帝位,成为太上皇。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下令修葺洛阳都城,号称洛阳宫,李世民在位时期都洛阳前后共计年。[]

唐太宗即位后,从隋末农民战争中认识到qu众的力量,吸取隋灭教训,重视老百姓的生活;同时,留心吏治,选贤任能,知人善用,从谏如流,重用魏征等诤臣;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一系列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较为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促进了民族融合,稳固边疆,唐太宗则被四方诸国尊为“天可汗”。在其执政的贞观年间(年-4年),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现了一个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武功兴盛的治世局面,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唐太宗晚年,为太子的问题而烦恼,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内斗,结果太子与魏王都被废掉,最后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贞观二十三年(4年),唐高宗李治即位,唐朝都城迁至东都洛阳。[-]在即位之初,他继续执行唐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共同辅政。他们君臣纷纷牢记太宗的遗训遗嘱,奉行不渝太宗训令纳谏、爱民。[]

李治即位后对qu臣宣布:“事有不便於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并日引刺史入阁,问以百姓疾苦;太宗训令崇俭,唐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犬马者罪之。”[][]唐高宗君臣们萧规曹随,照唐太宗时法令执行,故永徽年间,边陲安定[],百姓阜安[4],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其在位期间,唐朝的领土面积最大。[]

武周时期

天朝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

天朝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

唐高宗中期以后,政权逐渐由皇后武则天掌握。武则天原为唐太宗时期的才人,唐太宗死后被唐高宗召入宫中。她在权力斗争中获胜,被立为皇后,史称“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年,唐高宗因身体原因,让武则天处理朝政,武则天因此与唐高宗并称为“二圣”[]。唐高宗死后[],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因为与唐中宗不合,武则天不久将其废为庐陵王,改立四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年,武则天平定徐敬业反叛,废唐睿宗,继皇帝位,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定都洛阳,改洛阳为神都,降李旦为皇嗣,武则天成为天朝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掌权与称帝期间,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其开创了殿试和武举。[]武则天打击了关陇集团,大力提拔科举出身的官员,时称“北门学士”,很多是来自中原、关东与江南的士人,并且大力提拔人才,如狄仁杰、张柬之、张仁愿、姚崇等名臣将领。[4]武则天称帝期间社会文化艺术亦有所进步,当时佛教大兴,武则天时期的佛寺兴建频繁,扩建的洛阳龙门石窟为这一时期的代表。史称武则天时期为“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神龙元年(年),敬珲和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李显复位,恢复了大唐国号,李旦被立为相王。唐中宗却一直受到韦皇后、女儿安乐公主和武后的旧有党羽武三思等人的影响,张柬之和敬珲等人先后被流放或诛杀。韦皇后有意成为第二个武后,安乐公主则曾要求被立为皇太女。在景龙四年(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唐中宗,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唐殇帝,并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之子,当时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在太平公主协助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及其武氏残余势力,拥立李旦复位。[-]

开元盛世

唐睿宗复位后,其妹太平公主与太子李隆基发生权力之争。延和元年(年),唐睿宗让位于李隆基,是为唐玄宗。次年,唐玄宗将太平公主赐死,党羽或杀或逐,结束了政斗。[-]

各版开元疆域图

各版开元疆域图(张)

唐玄宗铲除政敌后,开始整顿武周以来的弊政,政治上提拔姚崇、宋璟、张嘉贞、张说、李元纮、韩休、张九龄等贤臣为相,整饬腐败的吏治[],并建立了一套考察制度[],精简官僚,裁减冗官[],设采访使发展节度使制度,导致地方权力增大;经济上推崇节俭、抑制佛教,并几近荒废的义仓制度[],又通过括户等手段缓解土地兼并导致的逃户问题[];军事上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并兴复马政[4],对外收复了辽西营州[],及唐睿宗时期赐给吐蕃的河西九曲之地[],并再次降服契丹、奚、室韦、靺鞨等民族[-],西域方面吞并大小勃律[4-4]并且攻灭突骑施[4],塞北方面降服复国的后突厥[4],后又扶持回鹘剪灭后突厥[44-4]。

唐玄宗统治下,唐朝逐渐步入盛世[4-4],史称“开元盛世”[4],被认为是继孝宣中兴之后天朝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鼎盛局面。[][]

安史之乱

唐玄宗

唐玄宗

唐玄宗改元天宝后,承平日久,国家无事,统治者逐步丧失向上求治的精神,志得意满,开始放纵享乐,从此忽视国事。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剑”恶名的李林甫为宰相长达十年,[]使得唐朝朝政败坏。李林甫死后,杨国忠为相,此时期出现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权势炙手可热。[]唐玄宗好大喜功,为此边境将领经常挑起对异族的战事,以邀战功。由于当时兵制由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使得节度使与军镇上的士兵结合在一起,导致出现边将专军的局面,[4]其中以胡人安禄山最著。安禄山掌握重兵,在天宝十四年(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腐败、军事空虚之机和史思明发动叛乱,次年十二月叛军攻入都城长安,史称“安史之乱”。唐玄宗在位44年,都洛阳年。安史之乱之后,中央的权力大大削弱,节度使的权势越来越大。[]唐玄宗逃到四川成都,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唐玄宗被遥尊为太上皇。安禄山则在东都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年号圣武。经过年时间安史之乱才得以平定。[]

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此时均田制已经逐步瓦解,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租庸调制也无法实行。战后大唐人丁锐减,土地大量荒芜,藩镇割据的现象形成。[]

唐代宗时,刘晏改革盐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唐德宗任用杨炎为宰相,于建中元年(年)开始实行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季依土地征税。唐德宗还力图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乱。结果发生奉天之难。战争持续了年,最后虽然朱泚和李希烈等败死,但是唐朝却与其余藩镇妥协,条件是取消王号,朝廷承认他们在当地的统治权。从此割据局面进一步深化。[]

元和中兴

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

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

唐朝有吐蕃、回纥、南诏等外患,内有宦官掌权,禁军兵权甚至皇帝的拥立都由宦官决定,节度使对地方有独立于中央的管理权,成为唐朝的内忧外患。唐德宗死后,经过了唐顺宗的过渡阶段,[]然后由永贞内禅而受宦官支持的唐宪宗登基,其即位以后,经常阅读历朝典籍实录,每读到贞观、开元故事,他都仰慕不已。唐宪宗以祖上圣明之君为榜样,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注重发挥qu臣的作用,敢于任用能臣贤臣为宰相,李纯在延英殿与宰相议事,都很晚才退朝。唐宪宗在位年间,政绩较多,在政治上有所改革,勤勉政事,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使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一度获得再次统一。[][]

会昌中兴

李德裕

李德裕

唐宪宗末,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大臣之间的朋党之争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势。牛、李两党相继执政,史称“牛李党争”。[]

唐文宗在太和九年(年)与李训和郑注等发动甘露之变,密谋诛杀宦官,但失败。甘露之变而后,宦官团结一致;qu臣唯有借藩镇兵力对抗宦官权力,埋下晚唐时期藩镇和宦官直接冲突的种子。[][]

唐文宗死后,唐武宗在宦官仇士良的拥立下,经过派系斗争而继位,改元会昌。唐武宗重用李党首领李德裕,削减仇士良的权力。李德裕在执政期间,中书省的职能作用发挥较好,因而宦官的势力被相对削弱了。对于宦官也有诸多不满的唐武宗,没有像唐文宗那样,采取极端措施来进行解决。而是吸取唐文宗失败的教训,改用阳为尊崇,实则逐渐冷淡的手段。[][]

中晚唐的藩镇割据

中晚唐的藩镇割据

会昌二年(4年)四月,宦官仇士良见武宗日益亲重李德裕,害怕宦官失去权势,便散布流言蜚语,称宰相与度支商定,要削减禁军衣粮和马草料等费用,欲以此激怒禁军闹事。李德裕闻讯后立即向唐武宗面奏此事。唐武宗很愤慨,拿出了君主的作派,遣中使到神策左、右军去宜布御旨:“此事纯系谣传,一切都是朕的安排,无关宰相之事,尔等不得信口雌黄。[4]”将士们被震慑住了。[]

仇士良的yi谋被揭穿以后,只好惶恐地向唐武宗谢罪。在仇士良的yi谋被挫败后,唐武宗没有乘势对他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而是将他提升为观军容使,以领神策左、右二军。名义上得到了升迁,实则却被剥夺了对禁军的控制权。仇士良明白唐武宗对他的态度,知道自己的处境不妙,以退为进,以身体有疾提出了辞职。唐武宗顺水推舟,同意了他的辞呈,将他改任为内侍监。内侍监没做多久,基于大势已去,无东山再起的希望,仇士良被迫致仕。唐武宗对外击溃回鹘乌介可汗及其部众,对内平定泽潞镇叛乱。在位时期藩镇降服。唐武宗一连串振兴朝廷的政绩,史称会昌中兴。唐武宗重视道教,禁止道教以外的佛教、景教等。故在佛教史上列为三武灭佛的其中一位称号武字的君主。又称为会昌灭佛。[]

大中之治

唐宣宗李忱

唐宣宗李忱

唐武宗死去后,宦官选择李忱继承皇位,想继续保持朝政,未即位前的唐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无能之人。即位以后励精图治,对内贬谪李德裕,结束牛李党争;抑制宦官势力过度膨胀;打击不法权贵、外戚。在位期间宣宗勤俭治国,体恤百姓,减少赋税,注重选拔人才。一改唐武宗的封杀佛教政策,再次尊崇佛教。[]唐宣宗时期,张议潮领导沙州等地人民摆脱吐蕃贵族统治的首领,驱逐了河西地区的吐蕃守将,使瓜、沙等十一州又重新回归唐朝。咸通七年(年)二月,张议潮表奏朝廷,已令回鹘首领仆固俊克复西州、北庭、轮台、清镇等城。同年十月,又令仆固俊与吐蕃大将尚恐热交战,大败吐蕃军。吐蕃余众逃奔秦州,途中遭尚延心袭击,再败,奏迁于岭南。吐蕃遂衰亡。河西肃清,使唐廷无西顾之忧,唐朝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富裕,使本已十分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实际上,大中暂治并不稳定。唐宣宗晚年,国内已有乱象,他死后不久就爆发寇乱。[]

日落西山

唐宣宗之后,唐懿宗与唐僖宗是著名的无能昏君,使唐朝一直走下坡路。[]唐朝后期,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年),爆发农民起义,唐朝经济命脉的江南地区经过黄巢的打击,唐朝统治名存实亡。[]经过黄巢起义后,把唐朝的基础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军也损失过重,宰相与宦官争权不断。黄巢起义后,唐僖宗在唐末动乱中死去,皇位由其弟唐昭宗继位,迁都洛阳。[4]乾宁五年(年),发生了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等人的政变,唐昭宗被软禁,太子李裕开始监国,同一天宦官假传圣旨,说唐昭宗退为太上皇,并令皇太子即位,年号光化。[]

最新小说: 影视琅琊,开局尚了庆国长公主 人在北凉喝酒变强成就酒剑仙 封神刚结束,我成了天定妖皇 人在大庆,开局扮演暗影刺客柒! 综武:速通影视大庆,开局斩庆帝 我闭关修仙,你和我说这是武侠. 修仙:我的灵兽袋里装的是精灵 综武:我长虹剑主,李寒衣杀上门 我,大庆逍遥王,开局洞房李寒衣 综武:朕刚登基签到遮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