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大家请我当皇帝 > 第四十七章 冲淤平衡

第四十七章 冲淤平衡(2 / 2)

“此话怎讲?”张缙彦闻言不由愕然。

这引泾和拒泾之争并非由张缙彦一人而起,实际上早在嘉靖十一年理学家马理就提出从“铫儿嘴”“凿而渠,以下达广惠”。

而万历年间泾阳知县袁化中则专门写了《开吊儿嘴议》,否决了开吊儿嘴方案,主张“拒泾引泉”。

至此,双方争论不休,以至于在原本历史上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几度论证,最终由乾隆皇帝裁决以“拒泾引泉”为正确方案。

结果张顺张嘴就来一局“在河而不在渠”,如何服众?

张顺不由笑道:“泾水有二短,故为引水患。”

“一曰:水急下切,不数年河面低于渠口矣。”

“二曰:多沙,引水日久便淤塞渠道,不得不重新疏通。”

“此二者皆泾水之病,非渠水之病也,君以为然否?”

那张缙彦闻言沉吟了片刻,不由拜服道:“秦王真天人也,臣惜惜思量,与往日所见所听两相对照,果然如此!”

“只是不知此事当如何解决,以利万世?”

无论你说的再好听,关键就是一句话,如何解决?

“那河流下切,渠口抬高之事我已有对策。”张顺闻言笑道,“不外乎‘沉沙补切’四字而已。”

“何为‘沉沙补切’?”张缙彦不由为之愕然。

“泾水由山谷而出,上下落差太大,河水流速甚急,故而切入河道,积年累月以致河床下沉。”

“故而当缓水积沙,以补河床下切之不足,使之平衡而已。”

“这……这……秦王真乃神天神下凡,让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张缙彦本身也颇识水利,闻言不由大惊失色。

从郑国渠千年以降,人皆以河水下沉为患,以净水沙多为患,万万没想到还有人能想到以沙止沉,以患攻患之法。

“若是如此,岂不是要凿宽河面,以缓水势?”张缙彦闻弦而知雅意,立刻便想到了具体解决办法。

“没错,只是如此一来,河沙依旧入渠,堰塞渠道,十余年尚需要清理一次。”张顺不由遗憾道。

“无妨,无妨,只要不重新开凿吊儿嘴,秦王之法已经善莫大焉!”那张缙彦闻言不由高兴的合不拢嘴,些许瑕疵,哪里还放在心上?

只是张顺左思右想,却也无法解决水沙分离的问题,最终只得悻悻作罢。

其实张顺却不知道,原本历史上郑国渠的开凿并不是灌溉那么简单。

而是秦国故意“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

所谓“卤之地”,即后世所谓盐碱地。

郑国渠最早的作用是引来泾河洪期的泥沙,改善原本的盐碱地。

原来这泾河流经黄土高原,所携带泥沙本就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和肥力,秦国借助郑国渠集灌溉、施肥和改善土壤为一体,一举三得。

以至于在数百年以后,人们吃饱了撑着以后,一部分张顺的拥趸者坚定的认为:

“秦王渠”之所以没有像都江堰那样“四六分水,二八分沙”,就是“秦王”张顺深刻的认识到泾水泥沙的透气性和施肥作用,故而故意设计如此,就是为了解决灌溉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最新小说: 万历小捕快 江边的月亮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九州立志传 归藏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穿越大唐当股东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嫡女重归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