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172章:荆襄流民的解决办法

第172章:荆襄流民的解决办法(2 / 2)

他是要来改变大明朝的!

原来的历史轨迹上,在土木帝重新登基后的“天顺八年”,可还爆发了一场浩浩荡荡的荆襄百万流民起义呢!

虽然那次起义的主要原因并非天灾,但朱见济已经让人调查过荆襄之地的情况,知道流民暴动的推动力十分复杂。

首先,是湖广之地的地形问题。

大山林立,谷阻山深,人烟稀少,是大明统治区中相对薄弱的环节,逃到这里的流民可以依之自行耕种,避开各种赋税和徭役。

永乐之时,就有流民逐渐逃到这里,而从宣德年间开始,流民数量日益增多。

其次,是朝廷管理问题。

流民为何而来?

一者源于土地兼并,以至于百姓失地,不得已流浪乞活;二者源于户籍压迫,世代传承只允许人做一件事,实在是太可怕了;三者,则是在事态暴露之后,朝廷铁血无情的镇压,更加刺激到了流民。

再加上其他琐碎情况导致的,这才使得流民人数浩浩荡荡,不可禁绝。

而现在是乾圣元年,距离原历史爆发荆襄流民起义的时间,还有四年。

得益于先知优势,朱见济已经在着手解决荆襄问题了。

他首先是利用去年开始的清田事件,清理出官田后,以在江南各府组建农会为由,派人去荆襄招募部分人口返回原籍。

但被召回原籍的人数对于整个荆襄而言,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留下的属于早已习惯了自耕自种生活,并且脾气不柔顺的桀骜之人。

然后,朱见济又在大臣之中征求意见,询问这些精英们如何解决流民。

虽然搞出来土地兼并的很多也是这些人,但荆襄流民有百万之众,多有不驯者,他对于湖广一省的情况也没有深入了解过,一个不小心就容易出乱子。

而且在几次考成之后,朱见济对此时的大明官员素质还是有些信心的。

总比以前摸鱼党充斥朝堂的好。

最后,翰林院侍读周洪谟上疏,请求朝廷借用东晋时期侨置郡民的方法,在湖广广设州府县镇,设置官吏、编户齐民、以轻徭薄赋为诱饵,吸引流民走出大山,让他们安居生业。

如此,才是最根本的解决之法。

流民遁入湖广荒野之地,起因就是为了求生。

如果朝廷继续将荆襄山区视为禁脔,独占山川之利,就为了莫须有的“恐流民聚众闹事”,那最终只会让担忧变成现实。

正如朱见济曾经在报纸上对百官强调过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要求官员要爱护百姓,听取群众意见,不可以不接地气搞“一拍大腿,有了”的糟心事。

老百姓的诉求朝廷视而不见,还一意孤行的推广落后法令,那自然是要跟人民群众对着干了。

下场能好到哪里去?

朱见济高兴的笑纳,给周洪谟升职加薪,让他掌管翰林院事务。

又依照他的话,“因原襄阳府辖之郧县地接河、陕,路通水陆,居竹山、房县、上津、商洛诸县之中,为四通八达要地……”,将郧县设置为郧阳府,并且让原来的江西按察使原杰转为郧阳经略,安抚流民,给了他堪比布政使的权力。

目前,原杰已经到任,并且四处派人调查当地情况,向流民宣布朝廷的新政策。

比如说他们能获得自己耕种了好几年的土地、入户当地成为合法居民,还有额外的免税优待。

自己能够合法的种地,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个不可抗拒的诱惑。

不过除此之外,一味的怀柔是不能彻底解决流民们的。

百万之众聚于一处,难免会产生一些野心家。

原杰在宣传政令之时,就被当地占山为王的几个寨主给堵过,他们还企图鼓动别人,不服从朝廷号令。

于是朱见济又命自己的小伙伴徐永宁他们带兵前往湖广,武力威慑,以为后援。

反正东南那边的硬骨头都砍得差不多了,中部地区可以给他们当新地图刷。

根据原杰最新的报表,新政策的推行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果。

比起原历史记载中,土木帝想通过武力强行把流民驱赶回原籍,还暴力镇压反抗的做法,“怀柔”显然更有成效。

可要想收取成果,还得等上一两年,朱见济只能祈祷这几年湖广不要出现强大的自然灾害,能让刚刚稳定下来的流民安心开发那片土地,成就“湖广熟,天下足”这句后世著名的谚语。

“恩科开办的如何?”

朱见济捏住怀里肥猫叠出来的肚子,又想起了一件事。

他的恩科还没弄好呢!

最新小说: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万历小捕快 江边的月亮 九州立志传 穿越大唐当股东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嫡女重归 归藏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