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三国之二货横行 > 第一节诸侯会盟讨董卓

第一节诸侯会盟讨董卓(1 / 1)

?第三章坑爹的三国演义,德厚传檄骂袁绍

这董德厚带着四个兄弟在高唐整备军务,修整城防,操练兵马,积蓄钱粮忙的是不亦乐乎,眼见的逐渐成了气候,就把山上的兄弟叫了下来,让张十八、朱哥孔明挑选了些精壮留守山寨,这一百单八将现在都升了官,啥官呢!放现在叫班长,放那时候叫伍长,别看这董县令兵就那五百来人,这将不可谓不广啊,别的县太爷升堂在县衙,可这董县令的将多县衙小,得在大街上

“张三、李四、王五、钱六听令,令你带本部人马去看城门!如有闪失,提头来见。”

“末将得令。”

“赵大、孙二听令,令你带本部人马清扫街道,务必清扫干净,如若不然,军法伺候!”

“末将得令。”

“其余将官,与本县令校场练兵,汝等需努力操练,莫要让本县为难,惩罚你等。”

“县令放心,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各自忙碌去吧!”

这周围的老百姓一看,这下可有好日子过了,直接军管了,再看这将官,足足一百多个,心说话这县令什么来头啊,咋这手底下文臣武将比他娘的州府都多啊,仔细一打听,“嗐”感情一个大将就五个兵啊,我说咋的天天跟要打仗一样,把个城门要四员大将,扫个大街还得俩呢。

这高唐也没啥大事可干,这董德厚天天操练他那点虾兵蟹将,不是走路就是跑步,别的他也不会啊,说是训练训练武艺吧,除了双节棍他是啥也不会玩,这东西要是在地上单挑问题不大,可上了战场玩起了马战,那是真没啥用,没奈何只得找了个上过次战场的逃兵,当起了武术教练,听说上次上战场前操练过两天,善使大刀,可怎么看这小子就会一招,从上到下斜劈下去,大喊一声“嗐”。因为姓薛,起名薛人棍,这薛人棍还老大的乐意,说是师爷说了,两字的名不好,得要一个字的,没奈何人棍当了字,名字吗就叫了薛钢。至于弓箭倒是不少,毕竟刚刚闹过黄巾,官府都有储备,找了个猎户当了教习,这猎户也起了名,姓李名光字花荣。

马就那两匹,虽然张十八打滚撒泼连哭加闹的不愿意,可董德厚是一点也不含糊,直接抢了过来,自己骑了匹公的,颜色白黑相间,取名白加黑,师爷刘薄温骑了匹目的,颜色说棕不棕,说黄不黄,起名迷棕。这马骑上一上路,那叫个不听话啊,动不动就尥蹶子,时不时的把董县令的大将踢伤上一个俩的,这也不能怪人家“白加黑”跟“迷棕”不听话,没办法,就高唐这点小县城,路就那么点,窄的要死,这董县令光大将就一百来个,人家“白加黑”和“迷棕”随便抬抬蹄子就得有个大将给抬下去。

本来这董县令还想练练这马上功夫,谁知道上了“白加黑”舞了舞他那把青龙偃月刀,众军士一看县令演武,那是马屁如潮,高声叫好,这不叫好还好点,就这一声好,吓的那白加黑窜出了几十里地去,后来问了问,这拉车的马根本就他娘的上不了战场,气的董德厚差点没给宰了吃肉。

虽说是生存条件很艰苦,人员素质很底下,可总算有了点地盘,出门也有了底气,这高唐别的啥都缺,就不缺盐,本来就是盐碱地,不长庄稼咱就挖坑,虽说这盐弄出来吃了容易生点小病啥的,可总比吃顿饭只能拿块布舔舔强吧,再说了,以前有的舔的那是条件好的,条件差的就是开水煮树皮,凉水泡草根,现在有不含碘的盐吃,谁还敢挑拣啊。董德厚经过仔细研究,决定充分发挥自身地理优势,依靠当地有力环境,抓住机遇,扩大生产,大胆招商,吸引外资,别说是个有点头面的商人,就是来个挑挑子换货的,那也是高接远迎,高唐上下是无人敢惹,还贴出了告示,公布了优惠条件,所有商人城门税减半;需要出境,董县令派大将一名带本部人马护送;但凡来开作坊的,免税三年;卖粮食卖铁的商铺免房租半年,商铺哪来的啊,商铺是刘备走之前山上土匪杀了商人空出来的。

你还别说,这高唐让他这么一弄,倒是着时的热闹起来,店铺新开了十多家,挑挑子卖货的那是数不胜数,各类作坊也建了起来,打铁的、干木匠的、修房子的全来了,一时间商业繁荣,府库充盈,县城眼见的是蒸蒸日上,连兵马都扩充了一倍,大将也是官升一级,都城了队长。

这边正干的起劲,那边倒让罗贯中说准了一个事,啥事呢?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盟主倒是没改,还是袁绍,跟着起哄的还有冀州牧韩馥、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陈留太守张邈等都于此时参加讨卓。诸州郡牧守各拥兵数万,盟主袁绍自号车骑将军与河内太守王匡屯于河内;韩馥屯于邺城;孔伷屯于颍川。刘岱、张邈、东郡太守桥琩,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行奋武将军曹操等屯于酸枣;后将军袁术屯于南阳。那家伙是人山人海、锦旗飘扬、人嘶马叫、好不热闹。

这耗子腰里别了枪,这董德厚就起了打猫的心思,眼见的一百单八将还有这一千多兵马光吃不干、光说不练心里也是不甘,心说话老子一半的收入都养了你们,你们凭啥就这么呆着啊,咋也得给爷出去长长脸脸不是,天天的让这小李光守城门,薛人棍扫大街也不事啊,这也太屈才了!

这天看看没事,董德厚就把这刘薄温啥的都招呼到了一块,准备研究一下兴复汉室,讨伐董卓的大业,一帮人谈天说地是热闹非常,可就是又犯了老毛病,跑题跑的厉害,这人一多了还真不好商量事,记得在后世是个会都能全票通过,咋在这里就这么难捏?董德厚开了一天得会,最终得到的结果就是,没文化的人不能凑到一起开会,否则只能是有文化的头疼,没文化的无聊,老规矩,拉着刘薄温去了山里,把朱哥孔明也喊上,就三人,一柱香的功夫就把事给办了,要不说人家是文化人呢,看事就是透索,两人观点一致的很,

“大哥姓董,董卓也姓董,虽然不沾亲,可五百年前是一家,不帮他帮谁?”

这董德厚心里这个骂啊!心说话我这是找军师还是找祖宗啊,就因为姓董,我就得帮他,不过貌似诸侯里也没个姓董得,董德厚决定充分发扬民主,说好少数服从多数,那就少数服从多数,反正两边应该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押宝得往少的那边押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不是,于是拍板定案,跟着董卓混,大方向解决了,可还得写个檄文骂骂袁绍上个表给董卓表示下支持啥的啊,朱哥孔明文化程度有限,写不全环,只好让刘薄温写,刘薄温上表倒是写的挺快,人家干过,可这檄文吗。。。拿着笔想了半天,不知道咋写,后来董德厚实在看不下去了,让刘薄温写,自己说,朱哥检查错别字,朱哥和刘薄温竖起耳朵等着董大县令的檄文,这董大县令那是真不含糊,略一沉吟边开始了他来到大汉的第一篇文章,这檄文一出,那可真叫惊天地、泣鬼神,气的袁绍差点没收兵先把他收拾了,写的啥呢?

《大汉青州平原郡高唐县县令告大汉人民书》

袁绍,你大爷的,俺们董家好不容易出个名人,你说打就打啊,真以为董太后死了俺老董家就散了架啊,告诉你听好咾,赶紧把兵收了跟俺们老董家赔礼道歉,要不然俺们老董家就把你叔叔大爷啥的全宰咾,再把你们家祖坟刨咾!

大汉的百姓们,这个袁绍从他妈就不是个东西,他妈是个小老婆,抢人家男人,他是小老婆生的,想人家袁术的财产,看见董丞相到了京城当了大官,自己想出风头,喊着一帮鸡零狗碎跟俺老董家过不去,你们能帮忙帮忙,不能帮忙躲远点,别跟着瞎掺和,谁当丞相关你们啥事。

跟着袁绍混的鸡零狗碎们,袁绍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想给自己扬扬名、立立万,好让自己以后抢家产的时候有点底气,你们跟着闹腾啥,有闹腾的空赶紧回家去种种地玩玩女人,省的以后没饭吃。

袁术你个嘲巴孩子,那个小老婆生的种想出风头,就是为了以后抢你的家产有说头,你跟着掺和啥啊,你缺心眼啊,你这一去,你爹你叔还活不活了,袁绍就是为了让俺老董家把你爹你叔啥的全宰唠他好抢家产,你好死不死的掺和啥,俺要是你,直接带兵捅他腚眼,这种玩意,杀一个少一个,省的留着祸害人。

该说的俺都说了,你们愿意闹就在那闹,可俺告诉你们,你们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袁绍是屎壳郎垫桌子腿,硬撑,就他那点本事,不把你们全带到阴沟里去就不错了。

董丞相,董大哥,你别害怕,咱老董家就没吓死的人,别看董太后不在了,可咱们老董家根在,只要咱们合起伙来,刀刃朝外,那些小猫小狗不用搭理,大哥你只要喊一嗓子,弟弟我就敢带着上将百员过去助战,揍不死这帮杂碎我还就不回来了。

大汉初平元年正月十七日高唐县县令书左军师刘薄温代笔右军师朱哥孔明审

最新小说: 嫡女重归 江边的月亮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归藏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九州立志传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穿越大唐当股东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万历小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