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重生之熙宁大帝 > 第五十八章:澳洲开发

第五十八章:澳洲开发(2 / 2)

四,自澳北城(达尔文)到澳南城(墨尔本)的驰道已经建设了三年,迄今为止完成了两成,总长度七千六百三十里。接下来,打算分成一百段,同时施工,抽调一百万工奴。争取在后面五年内全面完工。

五,环澳洲省港口据点五十二个,海路探查已经完成。

········赵兴听着蔡京的陈述,不由自主地点了一根雪茄。不容易呀!看似一连串的数字,后面的艰辛实在是太多了。

相比距离遥远的南北美洲,雅国事实上没有多少汉人,而澳洲无疑是离帝国更近。从台湾岛南下,这一路群岛密布,只要不迷失方向,那么就算是一个岛一个岛的摸过去,最后肯定也能到达澳洲。现在,这一路上不知道设立多少个港口据点,从台南港口到澳北港口,一路上都能得到补给,海路畅通,一个月就能打一个来回。比起穿过南海、凌牙海峡、细兰海到达锡国的西去航线,来回要一年时间,南下的航线显然要快捷的多。

“陛下,齐国百万奴隶服役期限已经快到了,陛下承若他们为帝国服役五年,就可以归国。这一下子就减少了百万奴隶,开发澳洲的人数就减少了。奴隶还是太少了,锡国每年提供的奴隶不会超过十万,内阁的发展方案是否太大了,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力上都无法支撑。”铁卫军指挥使,汉王刘奇提醒道。

“不错,帝国财政已经无法支撑了,现在总计透资了一亿三千万贯。再不补上,商人进一步的开发投资全部要脱节的。”李佩玲负责帝国财政这一块,连忙补充道。

“开发方案很好,不仅不能减少开发项目,还得继续增加。至于帝国财政,相必李次辅,应该有办法解决吧!”赵兴把压力全部都推给了李佩玲。

“的确有两个法子。这第一个法子就是全面恢复帝国的税收,台湾省、上海省都已经得到全面的发展,竞标地皮和矿产的收入,无法支持帝国财政,帝国这五年一直是连年赤字,赤字额度还在增加。如果能恢复商税,帝国的财政问题完全可以解决。如果再恢复农税,那么帝国就有了充足的资金去开发澳洲省。”李佩玲回答道。

“这不行,这不是拆东墙补西墙吗?重新征税,如何提高百姓的购买力?如何增加商人的资本?说说第二个法子?”赵兴明确地否定这个方案。

就算赵兴不否决这个方案,商人内阁也会否决。五年一次的高额竞标费用已经让商人头疼了,怎么可能还要增加商税。五年一次的竞标比内阁选举还要让商人紧张,因为辛辛苦苦发展起来的工矿作坊,很可能就会被转手。偌大的家业一个竞标下来,很可能就成为了别人的。好在帝国法律规定,相同价格下,原主有优先权。而且还要考察竞标者的经营能力,显然原主占了很大的优势。

股权竞标法,使得帝国商人不得不联合起来,一个作坊、工矿、商行,经营者只有一家,但是股东却有很多,许多平头百姓甚至都是商行的小股东。帝国百姓的收入更多地是来自于股份分红,十年的积蓄,帝国的快速发展。使得他们无论是把资金投向那个产业都会得到巨大的回报。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破产的商行。

“这第二个法子就是开放金银禁令。国家货币已经和金银脱钩,金银放在国库实在是没有多大用处。而帝国还在大量地用交子收购金银,金银不但不能增加帝国的财力,反而透资了帝国财力,影响了帝国货币制度的运行。在澳北(澳大利亚达尔文市)就发现了一处大金矿,开采容易,纯度高。帝国为了把这些金子收归国库,每年都要透资大量交子。为了防止金银流失,金银价格一直在上涨,开发金矿对于帝国来说已经成了亏本产业。还有,每年都会从美洲流入大量的金银。让帝国的财政雪上加霜。如果能开发金银禁令,允许金银在市场上流通买卖,那么帝国的财政收入将增加十倍,完全有充足的财力开发澳洲省。”李佩玲讲述道。

“嗯。帝国货币制度运行得如何?”赵兴很担心这个。

“总体上运行良好。帝国的铸铁工艺不断发展,造出来的兵器和农具对比其它各国都要好,而且便宜了一半。周边各国的铸铁作坊几乎全部倒闭,完全依赖于帝国的供应。所有各国都储备了帝国大量的交子,交子一直在稳步升值。”李佩玲回答道。

“这不是很好吗?金银怎么会影响帝国的货币制度?”赵兴疑惑道。

“陛下,周边各国依赖帝国的铁器供应,但是帝国的货币制度却依赖他们。如果他们大量抛售交子,交子贬值,那帝国的货币制度就崩溃了。”李佩玲急切地说道。

“开放金银禁令,这不可以。只要帝国国库储存了大量的金银,帝国就不怕货币制度崩溃。不过,金银可以在市面上买卖,但是金银制品销售商行必须控制在帝国手里。具体怎么运行,你们内阁商议一下,让四大学府也拿出意见。”赵兴想了一会儿说道。

“是。”李佩玲总算松了一口气。皇帝西征归来,身上的杀气是越来越重,连她也有点本能的害怕。

“陛下,现在帝国周边各国都已经臣服,海上丝绸之路已经打通。宋朝与北辽与帝国的关系一直比较平缓,只要帝国不发动大战,接下来的几十年帝国会进入稳定的发展期。为此,微臣建议裁军,将帝国财力用到开发上去。”内阁次辅,主兵事的肖一远说道。

“裁撤多少合适?”赵兴也有意裁军。帝国汉族人口不过六百万,长期供养一支五十万的大军,实在是太难。

“帝国现有五十万大军,还有伽色尼王朝的十万降军。如果算上各个属国的近八十万大军,帝*队数量已经远远超过大宋了。由此,微臣建议,裁撤四十万大军。”肖一远说道。

“一下子裁撤这么多人,士兵不适应倒是小事,怕的是各属国反叛。说说你的方案。”赵兴说出了疑虑。毕竟各属国臣服的是帝国的军事力量。

“伽色尼的降军大多是骑兵,可以一次性裁撤,让他们去澳洲做牧民,分配一些牧奴给他们。他们不仅不会造反,而且能为帝国培养骑兵,他们是游牧民族,天生的骑兵种子。海卫军有三十万,留下三万,其它的全部裁撤。新开发的农田可以一次性分配给他们。龙卫军十万,分出一个军团九万人,到澳州省半牧半军,为帝国打造大规模骑兵做准备。联防军十万,裁撤一半五万人,让他们在驻防地安家,分给田产。”肖一远讲解道。

按肖一远的安排。帝国就剩下了海卫军三万人,一个军。龙卫军一万人,一个团。铁卫军五千人。联防军五万人。帝国总兵力不到十万人。

“这样不行吧。这么裁撤,剩不下多少人。锡国的常备兵就有三十万,其它各属国的也都有至少五万人的常备军。联防军裁撤了一半,帝国版图分散,各地驻守力量恐怕不足吧。”赵兴有点担心。

“陛下,可以从各个属国抽调一万人加入联防军。将他们打散重编,帝国有增加了七万联防兵。完全可以保护帝国在各属国港口的利益。这七万联防兵的供应就由各属国供应。从瀛国到锡国,帝国的各个港口的安全问题可以放心。”肖一远分析道。

“三万海卫军分别驻守枫叶岛、上京、基隆、凌牙,一万龙卫军驻守在上京。五千铁卫军驻守天京皇城,足于拱卫帝国的安全。”肖一远顿了顿,接着说道。

“这样裁军的话,四大学府的压力就减下来了。军队一裁撤,开发各方面的人才也就有了。不然,只靠那些只能做苦力的奴隶搞开发,不知道要耽误多少事。”内阁参赞王真说道。

接下来,崇政殿中每个人都纷纷提出自己对开发的意见,一旁记录会议的小吏,手都写抽筋了。谈的都是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细节问题,还有对军队建设的补充办法。有的甚至大谈澳洲省的风土人情,讲述澳洲省的大龙虾如何美味。赵兴也没怪罪,反而被说得直咽口水。

这一商讨,就是整整一天,午饭都是边吃边谈。直到夜色降临。

“今天商讨的各种办法,内阁再总结一下,系统地推行下去。大家回去休息吧!就不留你们吃晚饭了。”赵兴笑嘻嘻地说道,作为这次会议的结束语。

赵兴本想洗个热水澡,晚上好好和向皇后温存一番。没想到,汴京传来消息,曹太后病危。无奈,赵兴只能带着向皇后连夜去了基隆港,再次出海。<!--over-->

最新小说: 万历小捕快 穿越大唐当股东 九州立志传 江边的月亮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归藏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嫡女重归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