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穿越言情 > 倚青剑 > 62、柳枝接骨

62、柳枝接骨(1 / 1)

?又过得数日,孙思邈叫来童子和翟安,说道:“你们学医也有些天数了,今日为师就和你们说说这治病之道。”

两人点头,当即用心倾听,只听孙思邈道:“治病须天人合一,天有四时五行,寒暑选代,人亦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寝为之应。天转运,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为霜雪,张而为虹霓,此即天地之常数也,人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声音,此为人之常数也。二者相结台,阳用其神,阴用其精,天人之所用也。”

又道“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瘤赘,隔而为痈疽,弃而为喘,乏竭而为樵枯;诊发乎面,变动乎形;以此论天地,亦如此。五纬盈缩,星辰错行,日月薄蚀,孛慧飞流为天地之危诊;山崩土陷为天地之痈疽,奔风暴雨为天地之气喘,川渎竭涸为天地之焦枯;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圣德,辅之以人事,可使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消之灾。”

其大概意思是说人体运行方式类同于天道变化的规律。天候有四季,有五行,相互更替,犹似轮转。那么又是如何运转呢?天道之气和顺而为雨;愤怒起来便化为风;凝结而成霜雾;张扬发散就是彩虹。这是天道规律,人也相对应于四肢五脏,昼行夜寝,呼吸精气,吐故纳新。人身之气流注周身而成营气、卫气;彰显于志则显现于气色精神;发于外则为音声,这就是人身的自然规律。阴阳之道,天人相应,人身的阴阳与自然界并没什么差别。人身的阴阳失去常度时,人体气血上冲则发热;气血不通则生寒;气血蓄结生成瘤及赘物;气血下陷成痈疽;气血狂越奔腾就是气喘乏力;气血枯竭就会精神衰竭。各种征候都显现在外,气血的变化也表现在形貌上,天地不也是如此吗?

翟安和童子只听得迷惑不解,此等深奥理论,其间奥妙,他二人一时如何能解。翟安一边倾听,一边用笔记下,须知中华医道,变化多端,并无定规,同一病症,医者常视寒暑、昼夜、盈虚、动静、男女、大小、内外、而定不同医疗之法,变化往往存乎一心,少有定规,因之良医与庸医判若云泥。

三国时期的华佗有一个对症下药治病故事。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仔细望诊后,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二人不解: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华佗见二人心存疑问,便解释道:前者是因饮食过多引起,病在内,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好了;而后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二人听后,深深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便痊愈了。

再如同是感冒,有风寒和风热之分,风寒的可用生姜桂枝等发汗,风热的当用黄莲黄柏等苦寒药清热,若是用错了方子,非但病不能去,反而会加重,因此医者辩证用药都是大有学问。

翟安听罢道:“师父,你为何不写下一本书,好让后世之人行医时有所借鉴。”孙思邈点头道:“我向来就有此意,既然人命有胜千金,我看此书便取名为《千金方》罢。”翟安和童子听后,都大声叫好。

此日下午,翟安一时无聊,便取来《黄帝内经》再次诵读,翻到《四气调神大论》一篇,读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大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不禁暗暗点头,心道:“这几句话说得极是,口渴时再去掘井,跟人动手时再去打造兵刃,都是来不及了。治病应当在疾病尚未发作之时着手,若是病入膏肓,便是扁鹊秦越人也是无能为力,望而走也。”

又想到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那几句话:“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心道:“良医见人疾病初萌,即当治理。病入五脏后再加医治,已只一半把握了。预防在先,治得要早越是省力的道理可惜却没多人能重视。”

相传魏文王曾问名医扁鹊秦越人道:“你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请问哪一位最好?”扁鹊答道:“长兄最好,仲兄次之,我最差。”魏文王再问:“那怎地你最出名?”

扁鹊答道:“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寻常人不知他事先能铲除病疾,是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人才知道;仲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因此寻常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地乡里;而我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众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故以为我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魏文王叹道:“你说得好极了。”

相比之下,能防范于未然是最高明的,但往往因防范在前,不会出现恶果,使事物保持原态,没有明显功绩而被忽略。正如不见防火英雄,只有救火英雄一样。高明者不见得一定名声显赫。

这日下午,门外忽地来了一名大汉,只见他背着一人,背上那人脸色惨白,不住哀叫,双腿鲜血淋漓。翟安和童子见状,忙一起将两人迎了进来,小心翼翼地将那伤者放在床上,上了止血药。那人急急忙忙问道:“孙大夫可在么?”翟安觉得声音似乎在哪儿听见过,抬头打个照面,不禁楞住了,原来那人正是昔日救他一命的王伯当,忙大声叫道:“伯当叔叔,是你么?”

那人闻言楞了一下,仔细辨认,大喜道:“你可是翟司徒的公子翟安么?”

事隔四五年,两人不意竟在此处重遇,翟安喜极而泣,当即下跪道:“伯当叔叔,是我,我是翟安,小侄这就给你磕头了。”

王伯当喜道:“少公子,不必了,快快请起。”忙扶起翟安,详加打量,又道:“老天有眼,总让我再次遇到少公子了,少公子可真是长大了许多,终于寻着了你,总算没负了翟司徒。”

原来他当初放翟安走后,总是不能放心,只因公务在身不能离开,只好接连秘密差人到五台山打听翟安消息,总是毫无音讯,此次他奉李密之命来耀州公干,因行事秘密,只带了随从一人。二人公事完毕,便随道来五台山访焦木大师,仍是无果,只得下山,打算原路返回,不料那随从不小心跌下山崖,滚下之时,竟被落下的大石压断双腿,王伯当束手无策,幸得一位山民相告,便来找孙思邈医治。

两人久别重逢,想起昔日情景,犹如历历在目,聊了大半天,王伯当知晓了翟安自那日后种种遭遇,唏嘘不已,幸得见他拜了孙思邈为师,好歹也算有个安身之地,这才勉强放心。翟安见他这几年还对自己如此挂怀,四处寻找,心中更为感激。

半盏茶功夫后,孙思邈外出回来,见了那伤者,查看下伤势,不禁眉头紧皱,道:“若是断了骨头,也不打紧,只是双腿已被大石压得粉碎,这可如何是好。”

翟安指着王伯当道:“师父,这位是昔日救我命的王叔叔,还望师父想个办法,救一救那人。”孙思邈知道王伯当当日相救翟安之事,便道:“放心好了,无论是谁,医者都当竭力而为,更何况是你王叔叔的随从呢。”

若只是骨头断了,寻常大夫都可以接上断骨,再外敷伤药,内服接骨丹,大抵上可治,若是骨头变得粉碎,那真便是难事了。

孙思邈望着门外的柳树,忽地心中一动,便去折了两段柳枝下来,剥去了皮,量好了尺寸,把柳枝整成骨形,又将柳枝中间打通成骨腔状,用甘草水洗净患那随从伤口,剔去碎骨,然后分别将柳枝放在两段碎骨头中间,在柳枝的两端和骨头相接处涂上热的生鸡血,再撒上生长肌肉的“石青散”,把肌**好,敷上接血膏,夹上木板以固定骨位。

翟安和那童子在旁帮忙,三人忙了整整一个下午,才算大功告成。孙思邈又嘱咐童子隔日用甘草水洗净缝合口换外敷药,又开了全当归,生黄芪,炙地鳖虫,醋煅自然铜,骨碎补,上血竭,藏红花,生三七末,炒川断,熟川军,煅龙骨,怀山药,制乳香,制没药,粉甘草,麝香,鹿角胶让那随从每日用黄酒送服。

这便是中华医学的柳枝接骨法绝技了,据说传自扁鹊,到了隋代,会的人已经不多了。那植入骨中的柳枝,会渐渐被钙化,成为骨骼,真可谓上天的造化了。

半月过去,那断骨已是接上,王伯当谢了孙思邈,便雇了人,用车子载着那随从回去了。

翟安看二人渐渐远走,想起昔日灭门之事,心中一阵痛楚。

笔者注:中医“治未病”的观点来源于《黄帝内经》。《内经》强调的是“治”,即从阴阳看全身反应进行预防性治疗。“预防为主”重视的却是“防”,“亚健康”讲的就是这个意思,从仪器和化验检查不出任何疾病。

孙思邈曾对良医的诊病方法做了总结:“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胆大”是要有如赳赳武夫般自信而有气质;“心小”是要如同在薄冰上行走,在峭壁边落足一样时时小心谨慎;“智圆”是指遇事圆活机变,不得拘泥,须有制敌机先的能力;“行方”是指不贪名、不夺利,心中自有坦荡天地。这就是孙思邈对于良医的要求。其实,何止于医者,仅从为人的角度上来讲,恐怕要做一个有气度、有担当的人,也不悖此道吧!

关于“柳枝接骨”:建国初在我国部分医院尚有应用,据文献报道,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术后血象等一系列生理指标正常,20天后经X光检查,恢复良好。

;

最新小说: 诸天助我成道 大庆二皇子,开局自曝穿越者 捡了个古代女侠为妻 一不小心和竹马恋爱了 错嫁疯批老公后,我直接带球死遁 崂山传说狗也会修仙 混沌川海 高武:新婚第一天,奖励混沌神体 惊悚游戏:越作死竟然越强? 让你御兽,你叫灰太狼手搓机甲?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